质疑相克(之九)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01 13:49:35
出场专家:吴美云196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食品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国际饭店营养分析室主任。现任中国烹饪协会营养美食委员会委员,多年从事中式烹饪的营养分析和营养配餐工作。
案例一:煮牛奶、卧鸡蛋+糖→破坏营养价值?
诊断:此提法根本就不了解其化学反应的全过程
分析:这种提法的理由是:白糖含有果糖和葡萄糖,糖与鸡蛋和牛奶发生褐变反应。这里涉及到两种化学反应。
1.白糖水解:
白糖(又称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双糖。白糖水解需要一定的反应条件:其只有溶于水后,在加酸加热或有转化酶(又称蔗糖酶)进行催化时,才会发生水解反应。研究资料表明:用50千克白砂糖添加12.5~20千克水和25~35克柠檬酸,在105℃条件下,加热20分钟,会有70%~80%的白糖水解,生成果糖和葡萄糖的等量混合物。
卧鸡蛋时水温100℃,时间3~4分钟,热牛奶的时间更短,煮制时既不加酸也没有蔗糖酶存在,所以白糖不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果糖和葡萄糖。
2.碳氨反应:
在糖与含蛋白质的食物共同加热过程中,糖中的碳基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黑色素的反应称为碳氨反应,又称美拉德反应。碳氨反应会引起食物的色泽加深。但这一反应同样需要一定的反应条件,如与加热的温度高低、时间长短、糖与氨基化合物的结构、氨基浓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高温、麦芽糖碱性氨基酸较易发生这一变化,而白糖与鸡蛋或牛奶发生该反应的速度缓慢。
结论:卧鸡蛋和煮牛奶时,不会因为加白糖而降低鸡蛋与牛奶的营养价值。
另外,如果不用白糖,是加蜂蜜则另当别论。蜂蜜是天然营养滋补品。除含有75%左右的果糖和葡萄糖及少量蔗糖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活性酶。如果将蜂蜜放在水中煮制,其中的活性酶会被破坏,从而影响蜂蜜的食养食疗功效。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将熟制的卧蛋和牛奶倒在碗中,再调入蜂蜜。因蜂蜜适宜调入温热水中饮用。
案例二:白萝卜+胡萝卜→败血症?
诊断: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分析:首先纠正这种说法的一个错误,败血症是人局部感染如患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肠炎等疾病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使细菌或其释放的毒素进入人体血液内,进而循环至全身,造成感染的扩大和恶化的疾病。病情严重者会导致体内多种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坏血病是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须的水溶性维生素,成年人每人每天需要100毫克维生素C,只有当人长期缺乏维生素C时,才会导致坏血症。败血症和坏血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
这种观点的理由是:胡萝卜中含有的维生素C氧化酶会使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氧化,导致维生素C缺乏而致病,这种说法过于偏激。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的时令蔬菜和水果中,尤其是绿叶菜,花、苔类蔬菜中含量丰富。如100克菠菜含维生素C47毫克,芥蓝为76毫克,菜花61毫克,青椒72毫克,西红柿19毫克,胡萝卜15毫克,白萝卜21毫克,橙33毫克,猕猴桃62毫克,西瓜7毫克等。维生素C是非常活泼的营养素,在空气中会氧化。在许多果蔬中同时存在着维生素C氧化酶,这种酶会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但是,在蔬果组织完整时,这种氧化作用并不明显,只有当其被切碎,组织细胞被破坏,而且又与空气(实指氧气)接触时,维生素C氧化酶才起促氧化作用。实验证明,把黄瓜切成薄片,暴露于空气中1小时,其中维生素C会损失近33%。所以,维生素C的氧化普遍存在,并不是只发生在胡萝卜与白萝卜之间。
为了保护维生素C,尽量减少其氧化损失,在加工与烹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清洗,后切配;
2)现吃现切配,切好的蔬菜、水果及时烹调和食用;
3)维生素C氧化酶不耐热,100℃加热1分钟,即可失去活性,所以沸水、旺火焯烫蔬菜,即可去除维生素C氧化酶;
4)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加醋、柠檬汁、番茄汁等酸性调味品,有利于维生素C的保护;
5)蒙膜和加盖有一定隔绝空气的作用,既卫生又可以减少维生素C的氧化。
结论:1.胡萝卜与白萝卜一起烹调不会导致坏血病。
2.科学合理的加工与烹调是保证膳食营养水平的重要环节。
(转载自《北京青年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