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数中小学教师有“心病”委员建议:先拿“心理健康证”再上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9-06 15:52:05
本报记者郑超实习生刘宇报道一项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近半数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对此,民进中央在政协提案中建议,教师要拿到“心理健康证”方可上岗。
现状 教师心理状况堪忧
研究机构在对26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后发现,高达42.6%的教师具有心理问题。其中近30%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0%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调查表明,教师中具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现象已较为突出,教师心理状况堪忧。
析因 升学竞争激烈压力太大
造成老师心理压力和疾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于教育体制、教师职业本身的制约,以及社会、学校、家长多重压力的影响。
由于升学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总是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为了追求分数而不惜一切方式给教师施压,如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等都要以分数来衡量,给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分数”包袱。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老师的观念和知识并不能完全让学生满足,让老师的心理和脸面产生了双重压力。
此外,来自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也造成了教师心理压力偏大。
建议 凭“心理健康证”上岗
为此,民进中央在政协会议的提案中呼吁:要尽快建立教师心理素质评测机制,提高教师资格准入门槛。可由卫生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发放“心理健康证”。取得教师资格证并获得“心理健康证”的公民,才能受聘于教育部门。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的教师应强制暂离教育岗位,进行治疗。如果有心理障碍又拒绝治疗并对学生造成事实伤害的,应永远取消其教师资格。
委员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严重危害教师身心健康,影响教师教育行为与师生互动,降低教师的职业认同与满足感,导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来源:《华夏时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