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9-22 23:45:28
思维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而人的智力因素都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父母就应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什么是思维?
休 闲 居 编 辑
心理学一般把思维定义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为了提出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思维活动中进行着各种心智操作,这个过程充满了思索与判断,也体现了孩子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性,并加以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指把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结合成为某个整体。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的过程。
·抽象:是在比较基础上分离出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概括:是将抽象的部分事物共有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上的过程。
·具体化: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将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应用到相应的个别事物上去。
一、思维力的发展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必须先了解人的思维发展的过程。
思维的发展总趋势是:有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0~3岁:最早的思维活动——动作思维
这一阶段,婴幼儿的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
他们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婴幼儿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4岁: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3岁后,幼儿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动作思维仍占相当大的部分,但形象思维仍占据了很大比例。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
1、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这时,你用语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
3、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比如,早期孩子在看电视时,便可以说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孩子的思维已经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到全面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确加深。
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并不仅是老师的事情,父母也应承担更多的培养责任。而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实践过程中,老师和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
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因制定了元素周期表而对化学研究的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他不仅仅是懂化学,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及,才能制定出元素周期表。
实际操作: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父母个孩子多买一些动画书、卡片等,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动脑筋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常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
·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能为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牛顿从树上掉苹果而产生想象,进而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某物理学家在评论爱因斯坦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想象的重要性。其实,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父母随时随地的启发。
实际操作:父母可以问孩子,当看到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上什么上面。随便你提出什么需要想象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大大出乎你的预料。
注意事项:要知道孩子的回答都是他所想象的,这是难能可贵的创意!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对错观念强加于孩子,更不要嘲讽、责罚孩子,以免打击他的积极性。
·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
思维的模式: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答案。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会使大脑就会积极活动。
实际操作:最初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父母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父母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遇到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孩子两岁后,就不像以前那么爱向父母提问题了,这时父母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有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父母给他答案;甚至有时候孩子还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时,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虽然看似孩子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我们都知道这种做法对发展孩子智力毫无意义,况且这样做还会产生一种副作用——依赖感。孩子如果依赖父母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便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实际操作:高明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
·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实际操作:父母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