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农上市心切过量添激素专家建议加强执法检查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26 08:20:12
读者声音 西瓜甜腻使人疑
沪西读者杨女士反映:最近从集市上买了几只西瓜,回家一切开,毫无熟瓜应有的清脆声;再一看,瓜瓤虽然已红,瓜子却是白的,一尝,竟甜得发腻。此事我在办公室一说,没想到同事们多有同感。大家担心,这样的西瓜是否“甜出有因”而影响健康?
浦东读者周女士反映:当前正是西瓜上市旺季,可我从进城贩瓜的农民处购得的部分西瓜,吃起来总感觉甜而不爽,有些反常。
时下,人们在细细品味水果时,常感觉有些缺憾:如荔枝般大的葡萄粒紫味淡,殷红硕大的草莓入口酸涩……大家都希望,果篮子也要和菜篮子一样,不仅品种丰富,更应让人吃得安心。
记者随访 存在滥用植物激素现象
带着读者的疑问,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曹杨路上的山华果品交易市场内,不少西瓜摊贩说,当令部分西瓜之所以特别甜,完全系品种改良所致。如本市目前西瓜市场上流行的“8424”、“京欣”、“早春红玉”、“小兰”等品种,甜度均比以前增加。可当问到瓜子为何白色时,瓜贩们大多言辞含糊。
市果品商业行业协会有关人员介绍说,影响西瓜甜度的主要原因不外乎雨水、田间积温、肥料施用量三要素。雨水少,西瓜日晒时间长,糖分就高;而温差大和种子质量的提高,加上部分地域土质适宜,一些瓜农嫁接瓜苗技艺高超等原因,也会提高西瓜甜度。至于瓜子呈白色,生熟不般配现象,他认为不排除少数瓜农上市心切,过量添加植物激素所致。
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瓜类育种研究人员明确告诉记者,瓤红子白,除了秋冬季外运进来的少量大果形无籽西瓜外,这种西瓜大多是使用了植物激素。瓜农在西瓜开花授粉时施用这种植物激素,能大幅度提高西瓜挂果率,坐果稳、产量高。如超量滥用增甜剂,会使西瓜甘而不爽,甜而发腻。
果篮子同样需要安全
农艺专家介绍,植物激素是一种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的人工合成化合物,目前在蔬菜、水果种植业已较多应用。如一株果树从幼苗至成熟可以使用十几种激素,常用的有促进发育的赤霉素、促果膨大的膨大剂、催红的乙稀利等等。
尽管植物激素应用技术要求较高,但受经济利益驱使和自身科学素质不高影响,超量、滥用植物激素往往成为一些果农、果贩的“致富之道”。如西瓜、草莓还不到成熟期,为提前上市牟利或为增加流通过程中的保鲜度,就用“乙稀利”一喷,西瓜瓤、草莓就会提前一星期变红。专家表示,超标的植物激素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迄今还无完整科学的研究数据。
记者获悉,仅山华果品交易市场内每天的西瓜交易量近期就达500吨左右。“果篮子”的安全与“菜篮子”的安全一样需要重视。专家建议,有关部门要对水果生产、流通中使用的植物激素实行严格监管,制订严格、科学的检验检测体系,严把水果市场准入关,并加强执法检查。同时要下力气抓好教育、培训工作,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植物激素的不良效应,杜绝盲目滥用,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编后 不要过分追求色香味形
如今有些消费者选购水果等食品,特别挑剔“卖相”形状,最好“色、香、味、形”一应俱全。于是,为迎合这种需求,一些不法商贩会用硫磺将半生不熟的香蕉熏黄,会用洗衣粉给桃子“整容”,会给西瓜注入甜蜜素等。种种人为的“乔装打扮”,给食品安全留下了隐患。
保障食品安全,固然要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加强经营主体责任意识等方面入手,但消费者适当改变消费观念,不要盲目追求“色香味形”的高度统一,是否也可减少“病”从口入的几率,从而引导市场消费需求,为食品安全工程作出一点贡献呢?(张家琳)
(转载自“新华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