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因素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0-28 02:33:23
为了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近日对该院2004年发生的400余例药物不良反应(或事件,下同)病例报告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再次为神经系统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的损害等。人为的药物滥用或不合理用药,是导致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该科研究人员发现,上述病例所涉及的药物共有9大类、62个品种。其中,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占37.3%,涉及17种药物,以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由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仅次于抗感染药物,占27.6%,涉及药物14种;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占18.7%;心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占9.7%。占不良反应发生率前6位的药物依次是:左氧氟沙星(25.%)、灯盏细辛(9.0%)、葛根素注射液(7.5%)、苯巴比妥、阿昔莫司和己酮可可碱(均为3.0%)。
上述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为皮疹和瘙痒;其次为神经系统出现的意识障碍、晕厥、下肢活动障碍;消化系统反应有恶心、腹痛、腹泻、肝损害、消化道出血以及过敏性反应等。
据天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介绍,引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而在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中,明显存在人为的滥用或不合理用药(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现象,这是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主因。中药注射剂在制作工艺、质量控制、药效等方面也有不足,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治疗效果等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这也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另外,静脉给药也易引发不良反应,注射液中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都可能成为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对此他建议,在一般情况下,临床应首选口服给药,仅在急救、口服给药困难或无效的情况下,再采用静脉给药,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