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反抗期”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29 08:19:01
有一个家长咨询说:“我的孩子快两岁了,以前还是很乖的,虽然有时候也任性,但是能听家长的劝告,可是近来不知怎么了,特别任性,还认死理,软硬不吃,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种现象对于孩子来说是较普遍的,多发生在两周岁后,孩子会突然变得固执、任性
起来,不听大人的话,自行其事,还爱发脾气,心理学把这一时期称为“第一反抗期”。
休 闲居 编 辑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反抗期呢?这是心理发展的表现。婴儿的身心发展很迅速,一岁半后多数能独立行走了,这一变化是身心发展的转折,由此开始,孩子身心的独立性极大地增强起来,对成人的依赖性逐渐减弱,产生了想要摆脱成人的倾向。两岁前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弱、两岁后自我意识逐渐明确,“我”的概念逐渐清晰,产生了突出“我”的强烈愿望,而成人一般只是惊讶孩子的身体变化,意识不到由此引起的心理变化,因此,对孩子的态度依旧如前,于是就发生了家长与孩子的“顶牛”局面。
怎样对待孩子的反抗期呢?有的家长一味地迁就,有的家长则起急冒火、生硬压制,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孩子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反抗期,知道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表现,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变化,不要激化矛盾,不要使其扩大化,弄得自己和孩子都很紧张。其次,要对反抗期的孩子宽容一些。但不是迁就,宽容是允许孩子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不强求孩子立竿见影地转变,对孩子的任性要进行耐心的调教,要善于等待,这样做能缓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当孩子任性起来不可理喻时,家长不要与其僵持,更不要简单、粗暴地压制,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做法,大人主动撤出,暂时离开孩子,以此给孩子否定的反馈。待孩子冷静下来了,再进行调教。
游戏活动
换角色
做法: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游戏,提议和孩子换角色扮演,孩子来当“家长”,家长来当“孩子”,可以再现孩子的一些任性、发脾气行为,有意难为“家长”,让“家长”来处理这些头痛的事,让“家长”来给“孩子”讲道理。还可以两个家长协作扮演,两个人都扮演“孩子”,一个“孩子”很任性,一个“孩子”很听话,让“家长”来评价这两个“孩子”的行为,是任性好?还是听话好?
这个活动是给孩子的行为照镜子,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孩子难以在事件中清醒认识自己的行为,而作为,而作为旁观者来认识,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请客”
准备:“请客”图片。
做法:可以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按顺序给孩子看图片,一个图一个图地讲,五个图全讲完了,再从头完整讲一遍;另一种做法是:打乱图片的顺序,把5个图散乱地摆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从中找出第一个图,再找出第二个图、第三个图……每找出一个图都要说一说理由,“为什么应该排这个图?”要依据图与图的关系来进行讲述。
讲完图片后,和孩子谈话,围绕交朋友漫谈,大人和孩子各说说自己的朋友,说说和朋友一起的趣事,借此引起孩子招待朋友的兴趣。和孩子策划怎样邀请朋友,怎样招待朋友等,并和孩子一起积极进行准备,实现孩子和朋友聚会的愿望,让孩子当小东道主,主动招待朋友。
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让孩子主动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并从中获得快乐。
看照片
准备:家庭相册
做法:大人翻开家庭相册,饶有兴趣地又看又说,引起孩子的好奇,孩子会凑上来一起看,此时大人就引导孩子有目的地在相册上找找、看看、说说。
(1)让孩子在相册中找到自己,孩子多会找到自己近期的照片,让孩子说说照片上的自己在干什么?是什么表情?回忆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照的?回忆当时的情景,重温拍照时的感受。
(2)让孩子找自己以前的照片,看看自己以前的形象,大人讲讲拍摄这些照片的当时的情景,讲讲当时的趣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以前的一些事情,惊讶自己的变化:
(3)让孩子在相册中寻找自己和亲人的合影,感受亲情和温暖,还可以通过看照片向孩子介绍那些孩子不熟悉的亲戚和朋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和外面的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这个活动既形象又有趣,能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