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难压抑靠发泄室减压也惹争议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31 22:57:08
最近,上海市某大学一研究生因“偶然的一次发泄”去虐待宠物猫,引起网友一片讨伐之声。而西南交通大学由于率先在大学里成立了心理发泄室让学生发泄愤懑,也一样引发了争议。回首这几年,马加爵连杀4人藏尸宿舍、北外女生17刀砍死同学、浙江一大学生刺杀人事干部、吉林省延边大学一学生绑架小学生勒索撕票……
不管对发生在“象牙塔”里的这些悲剧是同情还是谴责,也不管对其原因如何分析,部分大学生面临严重心理问题的现实,还是残酷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又到底该如何去应对呢?
研究生虐猫事件引起网民震怒
12月2日,一些网友在天涯社区和宠物网站上披露:“上海一研究生在半年内以收养小猫为由,从学校同学手中骗取小猫约20只,全部挖眼后丢弃”、“上海一研究生虐杀小猫30只”,其它一些媒体也迅速跟进……此事披露后,立即在天涯社区网和此人所在大学的论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我承认我伤害了白猫,但那是误伤,并没有像媒体所说的‘眼睛成了血洞'、‘眼睛被挖掉'那样严重。” 12月5日下午,勉强给记者开门的当事人张亮(化名)斯文、有礼貌,还略带羞涩。张亮所说的那只白猫,就是网络上盛传眼睛受伤的猫。“小白猫在我从花鸟市场买回的途中和到寝室后都不停地叫唤,我很烦,又怕管理员听见,就把它拿出笼子打它,想让它安静。但猫抓了我一下挣脱了;我顺手拿了一把剪刀引开它的注意,避免我的手再次受伤,然后另一只手去抓它,但它好像并不理会。试了几次后我越发焦躁起来,便胡乱用手上的剪刀往前划了几下,最后一下划伤了小猫的眼睛。”张亮说,眼下连篇累牍的报道,均有极力夸大之嫌疑,与事实出入太大了!
据同学反映,张亮第一次从日月光华“动物版块”领养猫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的,当时他领养了两只。“由于没有养猫经验,当时猫弄得满寝室都是大小便,结果领养的当天我就放生了一只猫,另一只猫第二天也被放生,我是看着别人带走放生的猫后才离开的。”张亮表示。
据张亮说,后来有一只叫“猪猪”的猫因为和自己最宠爱的“皮皮”老打架,又影响他睡觉,所以丢弃了“猪猪”。他曾想把“皮皮”照顾好,可三个星期后,因“皮皮”把猫沙全部弄出,弄脏了房间,于是一气之下也丢弃了“皮皮”。
张亮一边不停地扔猫,一边不停地在动物网站上申请领养更多的猫。直到12月份,有网友感觉张亮养猫过多,想去探个究竟,接着就发现了当时正在寝室中眼睛受了伤的小白猫,网友便立即在BBS论坛上发帖子,说他“虐猫”。有些帖子甚至猜测每只猫都是被“挖了眼睛后扔掉”。数天内,上千条网友回帖,对张亮口诛笔伐——
“简直就是个变态、魔鬼!”
“最好打听到他申请的所有学校,把它虐待猫咪的事传遍全球,让他哪儿都去不了!!!”
“告诉我他的名字和班级,我找人揍死他。”
随着事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张亮的真实姓名、就读学校和院系、家庭住址等等,全都被公布在了网上。一些网友开始行动起来,声称要给张亮以惩罚,有的表示应该让学校开除他,有的以极为不堪的脏话辱骂不休。年轻的张亮精神几近崩溃。12月6日,学校害怕其出现不测,特意请张亮的母亲到校陪同进行心理咨询,随后便搬回家休息。张亮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多次想自残,其母亲怕儿子想不开,便停止所有工作,24小时守护儿子。
张亮的父亲表示:“儿子明年要毕业了,目前申请了国外30多个院校,但一直没回音。他有个表姐去美国留学了,他害怕面子上过不去,心中有压力,所以才产生焦虑。”张亮的父母希望大家不要因为那只白猫,就认为每只猫都遭遇了类似的虐待。如果说大家把偶然的一次发泄作为证据,并添油加醋,那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他要为这个行为负责的话,他现在也得到了足够的教训。
建立“心理发泄室”仍存争议
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西南交通大学今年10月“吃了第一个螃蟹”,率先在学校的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建立了“心理发泄室”,给发泄者创造了一个兼具功能性与安全性的环境:室内有两个沙袋供发泄者打击,墙面涂成彩色,而且很柔软,以避免发泄者伤害到自己。在软件方面,则有专业教师提供心理辅导。
西南交大的学生们如果要发泄心中的压力,尽可以到学校的心理发泄室狂殴一顿沙袋。在心理发泄室门口,大二学生蔡可倩正饶有兴趣地询问如何预约发泄室。她告诉记者,人在伤心、愤懑和有情绪需要发泄的时候,都有暴力倾向。打东西也好,打人也好,只要发泄出来就好了。学校提供心理发泄室,既可以避免学生的过激行动,又可以保留学生的面子。
据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宁维卫教授介绍,过去,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主要通过聊天实现,但对一些情绪激动、无法正常交流的学生而言,应该提供更多的干预方式,如到发泄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打沙袋等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泄的渠道,然后再平心静气和他们交流。心理发泄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干预、升华、私密”等方面。“升华”的目的就是实现“发泄不是目的”的目标,通过强有力的发泄,帮助学生达到心理的相对平衡,从而有助于将消极能量转化为积极能量。“私密”强调保护学生的隐私。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泄过激情绪的私密场合,这也使心理发泄室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
据了解,心理发泄室试运行2个多月来,共接待了几十名“有暴力倾向”的愤怒的学生,并成功地将他们的心理压力降到了一个合理的范围。在记者采访中,支持者表示,这是让大学生宣泄心理压力的好办法,因为“堵不如疏”。作为大学生,其心理和生理发育都已相对成熟,不会因此引发其他暴力行为。同时,选择到发泄室的学生都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想法来的,其态度本身就是积极的,他们可以在发泄中将情绪调整到合理状态。发泄只是转移注意的过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而对建立心理发泄室持异议的人认为,心理发泄室强调“暴力发泄”,会形成心理暗示,刺激发泄者心底的暴力倾向,因此无异于是“饮鸩止渴”,造成以后遇到问题时更加难以克制。一位学生说:“这让人心里毛骨悚然,难保那些经常‘暴力发泄’的人以后每次‘发泄’都局限在心理发泄室内。”
大学生理健康教育需要探索新理念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种种心理危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显示:有61%的人认为“有时了解我自己,有时又不了解”;认为自己自信的人占57%,13%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如何获得自信”,25%的学生认为“我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了”。此外,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面对心理压力不知如何处理”。
今年6月,四川农大一学生因恋爱不成,将女友杀死。据公安部门分析,多次追求女孩都没有成功,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最后杀人。而此前,杀人的学生在同学中已表示过要和女友“同归于尽”。如果这名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够得到及时发泄和引导,悲剧可能不会发生。
这名杀人大学生高中时的班主任坦言,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围绕着考试进行,不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承受压力挫折的磨练,这是一些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潜在根源。从紧张的高中阶段骤然进入宽松的大学,心理问题很容易“发作”。有专家认为,目前很多大学仅通过教育和管理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开展研究,以及用“发泄”等方式疏导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探讨基本还是空白。
“从教育的有效性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积极配合,但让学生主动参与,向别人坦述心中的‘秘密'并非易事。”西南交大心理咨询中心李德芳老师说,学校首先应变“管理”为“服务”,让学生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校互动,愿意直面自己的心理压力,并竭力配合来解决这一问题。
不久前,西南交大心理剧团上演了一幕心理剧,剧情是一位家境贫寒的大学生由于担心同学嫌弃自己,便处处扮成家境富裕的样子。一天,他的母亲来看望他,他却不敢相认。为了帮他保留面子,他的母亲自称是自己儿子的“亲戚”,并给其他同学讲述了她如何爱孩子,并如何为他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感人剧情令许多观众留下了热泪。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他也有过和剧中主人公一样的心路历程,这场戏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他觉得一直沉甸甸挂在他心理的巨石一下子没有了,而这种心理压力让他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都喘不过气来,“最直接的影响是不敢与人交往。”
李德芳老师说,变“管理”为“服务”来应对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1996年,西南交大组建大学生心理学会,当时只有13名同学参加,更多的同学以自己“没有心理疾病”为由拒绝加入。之后,学校改变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方式。学校开设的讲座增加了生动的、更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形式上也由教师的单向灌输变成了互动交流,同时心理剧组的成立更是让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的心理生活密切相连,学生的参与度得到了空前提高。目前,该学会已成为学校的第二大学会,有固定成员几百人。学校目前已有上万名新生填写了心理测评表,学校心理中心则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对其中有较为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其他服务。
西南交大宁维卫教授说,不同的服务模式都是以一定的教育理念为基础。选择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取决于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过去,人们普遍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问题,往往采用说教、谈话的方式来解决。在这种模式中,交流是单向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往往因为害怕被认为“犯错误”而不敢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而新的模式包容地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并不是说教的对象,而是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帮助的对象。
可喜的是,这一观念正不断地为更多的教育者所接受。西南科技大学通过值班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等方式加强服务,并通过危机干预网络,及时发现并干预了20余起学生突发性心理问题,避免了伤害和恶性事件的发生。在今年10月召开的“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服务”也成为专家发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被认为是大学改变说教教育模式的一个新的起点。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