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纠正小儿的夜醒和夜啼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9-01 12:44:46
国外曾对婴儿的夜醒作过研究,结果显示2个月的婴儿,夜醒占15%,9个月时达33%,1岁后可高达40%-50%。
夜醒与小儿的气质特征有关,一般认为这类小儿感觉阈值比较低,外界稍有动静,易从熟睡中醒来。有人发现14个月的小儿夜醒与母亲分娩时间过长、小儿出生时不马上哭有关。此外,夜醒与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也有关联。 休闲居 编 辑
对于小儿夜醒,应予以鉴别。例如一个6个月的婴儿晚上8点入睡,次日早晨3点醒了;而另一个同样年龄的婴儿也在8点入睡,却在晚上11点就醒了,虽然两者均为夜醒,但前者持续睡眠时间7个小时,这对6个月的婴儿来说是正常的,这种夜醒属于昼夜调节的问题;而后者睡眠时间仅3小时,这是维持睡眠时间不长的问题。
夜醒发展为夜啼,其中环境因素起着很大作用,婴幼儿夜醒后,往往表现为睁开眼睛找母亲或哭泣,尤以过分娇惯的小儿更为多见。如果父母舍不得小儿啼哭,一听到哭声就又哄又抱,甚至抱着孩子睡,这更会强化小儿的啼哭,以后小儿一醒就哭,不抱就啼哭不止,成了夜啼郎。
为了纠正小儿的夜醒和夜啼,首先要妥善安排小儿的作息制度。白天当小儿觉醒时要充分利用声、光等刺激,尽量延长小儿的兴奋时间;到了晚上要避免逗引小儿,并要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临睡前给孩子换上干爽的尿布,饱饱地喂上一顿奶,让小儿安静入睡。此外,应及时治疗相关疾病也很重要,如佝偻病、尿布皮炎、肛裂等。
如果小儿出现夜啼,家长不必着急着马上就抱起来哄骗或抖动。在找不到原因时让小儿哭3-5分钟,然后再哄他入睡。如果第二天又醒来哭叫,则延长小儿哭的时间和对他的应答,逐渐让婴儿体会到哭和抱不存在条件联系。只要家长坚持这样做,不出1周,小儿的夜啼便会消失。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