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纠正孩子任性的坏习惯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02 12:54:17
这是湖南卫视《真情故事》栏目里讲述的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某中学的一位文质彬彬的男教师面对镜头,声泪俱下地叙说着他那12岁的女儿离家出走的经过,他希望能通过电视频道找到至今不知去向的女儿。他说:“不久前的一个周末的晚上,吃完晚饭后女儿提出要去邻居家串门,我说你得先把作业写好了再去。女儿很不乐意,我就多说了她两句。我说你都快升初中了,还这么贪玩儿。女儿根本听不进去,气冲冲地一甩门就出去了。当时我也很生气,觉得这孩子也太任性了,就没有马上追出去拉她回家。大约过了5分钟,我感觉到心里不塌实,就出去找她。可是,哪想到就这么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女儿就没有踪影了。我们找遍了整个城市,还向派出所报了案。差不多已经过了一个月了,女儿仍然音信杳无。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也不知道女儿现在是死是活。她走的时候身上1分钱也没有……”
说到这里,这位中年汉子情不自已,泣不成声。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也湿润了。孩子哪里能想到,只因为自己的任性,让父母亲经受了这么多痛苦的煎熬。这简直是作孽啊。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曾提及他年少时因为任性,对他的母亲造成的伤害。等他长大成人后明白了自己的过错时,母亲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无穷的悔恨。他这样写到:“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前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来找我了。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木丛很密,我看见她(母亲)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曾经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母亲已经去世)。”孩子任性,的确是家长所面临的一道棘手的难题。当前,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为过多的关爱,大多数孩子都非常任性。我们经常听见一些父母这样抱怨:“我家孩子只要有一点点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哭吵个没完,脾气比谁都大。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劝说都没有用。这样发展下去怎么了得?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这种任性的坏习惯呢?”休 闲 居 编 辑
任性是孩子的一种不正常心态,许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通过任性来要挟大人。孩子任性,的确是家长所面临的一道棘手的难题。孩子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因为当孩子向家长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家长的教育方法很不恰当,不是通过耐心说服教育,而是横蛮地加以拒绝。孩子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理所当然会任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中的成员对待孩子的任性处理方法不一致。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任性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可能会出于溺爱孩子而尽量护着孩子,而爷爷爸爸则想纠正孩子这种坏习惯而严厉拒绝。于是,孩子因为有了靠山,往往会变本加厉地任性。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任性、爱发脾气的坏习惯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不予理睬。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耐心劝导。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适当地“惩罚”。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