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有人打我!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04 02:11:59
妈妈去幼儿园接小文时,看到他的脸有一条划痕,老师抱歉地解释说:“小朋友上午自由活动时,他本来和豆豆玩得挺好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抓起来了,豆豆把他的脸抓破了。我们赶紧给他用凉毛巾敷了一下,但还是有印,真是对不起。我们以后注意。”听了这些,小文妈妈也没再说别的,但心里还是疙疙瘩瘩的。难道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暴力?难道幼儿园也不安全?
攻击和反抗—孩子的世界也充满暴力?
我们说孩子是成人世界的镜子,那么儿童世界就是成人世界的缩影。也就是说,孩子也会跟大人一样面临同样的问题,绝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简单。孩子的世界也不能避免人民内部矛盾,虽然不能说充满暴力,有时也会发生攻击和反抗行为。确切地讲,孩童之间的情谊,或敌或友,是在对玩具、食物、成人的宠爱的争夺中渐渐建立并形成和稳固下去的。
大人的问题在于,虽然不去肯定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但也常常看不到儿童之间的侵犯性行为—攻击、强夺别人的玩具和食物,侵占别人的位置。于是,面对出现问题的孩子,我们措手不及。
争夺和打闹—幼儿园是暴力派生地?
有些父母抱怨,以前性情比较温和的孩子,在开始集体生活之后侵犯性增强了。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对资源的争夺和分享,不断转化“敌人”和“朋友”关系。入园之前,小家伙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爸爸、妈妈、祖父、祖母甚至保姆围在身边时刻准备协调,成人的斡旋方法非常委婉,很多矛盾在小家伙管还是不管—如何建立秩序?
遇到孩子被打,你比孩子还委屈。但,你还是得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也是给他们提供更多探索和学习人际关系的机会。我们对孩子们的关系了解甚少,太具体的指导反而让其不知所措、陷入困惑。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充当孩子们的“秩序警察”。老师、父母出面通常很快就可以调停孩子间的冲突,但是这样做无助于儿童建立与同伴之间的自然关系。因为“警察”不在场的时候,还会发生混乱。
不当裁判员,既不袒护、也不斥责、也不介入。给孩子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而且,你听到的很可能是一面之词,孩子的祖父母也会为此向你施加压力。即使这样也不能带着个人感情处理问题。孩子间的摩擦更不要蔓延到大人之间,酿成大人之间的争端。那样做,只能把事情搞复杂,恶化孩子的生存环境。
你能帮孩子做的3件事
“孩子的世界是另一个世界,成年人不便过多干涉,让他自己来解决这件小事,为以后应对纷杂世界积累经验。不过,姜是老的辣,我们有的是经验,提供建议和帮助也是应尽的义务。”
帮他分析,此次打人事件无意还是有意?
通过一个问题来判断肇事者是有意还是无意—那个小朋友经常这么做吗?另一个问题,也可以佐证—你抢过他的东西吗?也许对面的小家伙人高马大,欺负周围的每一个孩子。也许他只是好奇,试探一下新来的朋友。如果是无意的冲突,就大可不必上纲上线,闹得满城风雨。
教他申诉,告诉老师
只要确定是有意的攻击,就应该教孩子以后再发生此类事件,立即举手告诉老师,老师在维护孩子之间的关系方面会有很多办法,接到投诉之后,也会留心多照顾你家宝贝的。
同样的申诉和请求,由谁提出?孩子,还是父母,老师的感受会很不一样。受害者直接求助,效果会好一些,不要做为了丁点小事就出面的父母。当然,如果那个家伙多次欺负你的宝贝,行为过分,你就得约老师好好谈谈了。
帮他建立社交圈
化敌为友是最好的策略。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轻易断言“那是个坏孩子,我们不和他/她玩了”,即使那真是一个坏孩子,我们也可以成为朋友。
“娃娃亲”那一套早就不时兴了,新颖的家庭小派对,正悄悄地在年轻妈妈和宝宝中流行。分享你的烤炉产品,或是安排一个家庭宝宝秀,也许没有什么主题,大家随意坐坐。整洁的家装、美味的小饼干、融洽的交谈、精心设计的小节目,无疑给宝宝脸上增光,小伙伴们会重新评价你的孩子,也更容易接纳他。
如果你觉得办个妈妈宝宝派对很麻烦,结伴郊游或者逛街都不错。没准其他爸爸妈妈也在期待认识你们,也希望改善他们小宝贝与你家宝贝之间的友谊。
父母的不当做法休 闲 居 编 辑
不当之一 教宝宝以牙还牙
有的父母在家里总对孩子说:“他打你,你就打他!”其实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孩子以牙还牙,他会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是最正确的,有可能也成为具有攻击性的宝宝。而且,对于那些生性比较软弱的宝宝,再怎么教也是教不会的。
不当之二 父母介入孩子的纠纷
有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受欺负了,就去找打人的孩子,帮孩子出气,也有的父母找到对方父母,理论一番,这些做法都有一定的弊端。小孩子打架不记仇,一会儿就好。如果父母亲自出面,反而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
不当之三 教宝宝不和打人的宝宝玩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如果仅仅因为这个人不好惹,就不和他玩,这其实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变得懦弱。因为在发生争执的过程中,他们也是在经历、在尝试、在体验,孩子间会通过这些逐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
不当之四 直接找园长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受欺负,不与班里的老师沟通,而是直接找园长,让园长来解决。这将在带班老师和父母间产生隔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应当先找找带班老师,询问情况,看看带班老师的态度。如果孩子总是受欺负,经常身上带着伤回家,那可能是老师的责任心不够或是师生比例不合适,这时需要找园长解决。
Tips:
拥抱孩子
受伤后的感受一定不好,孩子也是有情绪的。亲人几句安慰的话、一个亲吻,都能缓解幼小心灵的伤痛。
去听听故事的不同版本
发生在幼儿园的“暴力事件”,老师是最好的目击者和评论者。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当然,你要记住的是,这些都是小家伙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课,不要为此指责老师。孩子们的争斗,无非因玩具、食物,或者根本就是莫名其妙的开场和结局。
不放马后炮
如果肇事者和受害者已经恢复友谊,就没有必要重翻旧帐。避免在家庭中和亲友中经常提及此事。一方面是保护孩子自尊心,另一方面嘛,这的确不是什么需要永远铭记的大事情。
如果升级
如果你的孩子遭到攻击后表现消极,不再愿意跟其他孩子交往,甚至屈服于“肇事者”,以至于频繁被重复攻击,这时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出面与老师和对方父母谈谈了。
采编自:好管家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