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04 07:38:09
星期天的中午,妈妈为小小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小小吃得津津有味。吃饱喝足之后,正当准备午睡之际,小小发现了放在椅子上的红枣莲子羹,执意要喝。妈妈想起本来是收起来的,不知道什么打了个岔,就放在椅子上了。今天早饭的时候,大家都是喝的红枣莲子羹,小小帮着给每个人发了一袋。在莲子羹大的包装袋里,配了许多小包的白糖,小小撕开白糖的纸袋,在自己的碗里放了两袋,结果甜极了。不过,在他撕纸包的时候,弄撒了许多白糖。妈妈非常不耐烦的收拾,训斥了小小两句。现在,他肯定是想起了早上的甜味,还要喝红枣莲子羹。妈妈说:“你刚吃完午饭,肚子里都没有空了,睡完觉再喝好不好?”小小不肯,大叫:“我喝得下,我就要现在喝。”劝了半天,小小坚持要喝,用嘴咬袋子,想把它咬开。妈妈被逼无奈,只好给他冲。在妈妈去厨房拿碗的时候,小小自己撕开了白糖的纸袋,还和早上一样,撒了一桌一地。妈妈忍无可忍,抬起手给了小小一巴掌,正好打在了小小的背上,小小莫名其妙地看着妈妈,妈妈问:“我打你了吗?”“没有。”妈妈又气又恨,“我刚才打你的背了,知道为什么打你吗?”“不知道。”“你又把糖撒了,早上你撒过一次了,是不是?”小小茫然地看着妈妈,不知道做了什么错事。
终于把莲子羹冲好了,小小又开始叫:“太烫了,我着急吃。”“等一会就凉了。”“我不,我现在要吃!”妈妈没办法,又往里面兑冷水,等调得不凉不热,小小吃了一口,说了一句:“妈妈,我不吃了,我吃不下。”妈妈再也憋不住了,狠很地给了小小几下,打得小小哇哇直哭,还觉得不解气。休闲 居编 辑
分析:
看着孩子渐渐长大是父母最大的喜悦和乐趣。笑、翻身、爬、坐、走、说话、跑,逐渐从一个软软的、只会哭的小婴儿长成了“小人”。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他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父母会觉得孩子没有以前好摆弄,不听话了。虽然各种传媒都主张不体罚孩子,但是做父母的有时难免要用武力“教训”一下孩子。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妈妈实在是忍无可忍。可是,对3岁前的孩子来讲,就像小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挨打,甚至妈妈打他都不知道。在这种状况下,很明显,打孩子并没有多大用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家长发泄心中的怨气。
那么,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
首先,要防患于未然。
上面的案例,其实可以不发生的,就是因为妈妈忘了把东西收起来了,而孩子又没有太强自制力。如果小小没有看到莲子羹,这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很难奢望2、3岁的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应该防患于未然,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不希望他玩的东西收起来,尽量减少发生冲突的机会。
其次,冲突发生后,要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从各个方面考虑是孩子的行为确实需要管教还是由于自己本身的状态去管教孩子。
不知家长想过没有,对于同样的情况,有时会感到怒气冲天,甚至会打孩子,有时就会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仔细分析,下述情况对家长采取的解决冲突的方式有很大影响:
1、身体状态:在健康的状态下,家长易于采用劝说、诱导、鼓励等方式;如果身体不适、生病,更易于不耐烦、发怒或诉助武力来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2、情绪状态:在较好的情绪状态下,家长易于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寻求和平的解决方式;如果处于悲伤、愤怒等情绪中,更倾向于发怒。
3、压力水平:较高的压力水平会使父母易于动怒,这些压力包括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等。
4、环境因素:杂乱、拥挤的环境比整洁、舒适的环境更容易引发“武力”解决问题。
如果家长认为必须管教孩子,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就妥协。
最后,要想很好地教育孩子,我们必须要放下成人的自以为是,来了解幼儿。
许多家长的顾虑是,不管孩子怕太放纵,管教孩子又怕压抑了其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放下成人的自以为是,来了解幼儿,判断孩子的行为需不需要管束。
两岁的亮亮对火车产生了狂热的爱好,但妈妈在一段时间后,就对每天带他去看火车感到有些不耐烦,甚至觉得他的要求有些过分,把他的坚持看作是“任性”,就不用说用心去想如何鼓励他进一步的探索了。我想,聪明的家长已经知道这其中出了什么问题了。
高寿岩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