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中“禁令”有可行性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3-05 05:32:32
1、父母管教孩子,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绿灯区行为”(可行的行为)、什么是“红灯区行为”(禁止的行为),这是非常重要的。“红灯区行为”,限制一定要具体,沟通一定要明确。不要给年幼的孩子模棱两可、不好把握的概念。如孩子踢打父母的行为,不要说“轻轻的可以,重重的不可以”,应该告诉他:“完全不可以,轻轻的也不行。”
2、对“红灯区行为”,父母制止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如夏天,规定孩子一天吃一支棒冰,孩子要求吃第二支,父母制止一定要坚决:“一支就是一支”。特别不能因为孩子吵闹,或者家里有客人而破例。但父母在规定什么为“红灯区行为”的时候,—定要谨慎,一经确定,轻易不要改变。有时候,父母会觉得已经规定的“红灯区行为”的确不甚合理,那么,作出改变的时间不应是在“孩子因此吵闹”的时候,而是在另—个适当的时候,孩子情绪正常的情况下,如饭桌上,或者临睡前,明确告诉孩子“明天开始”新的行为规定。父母一定要记得:对年幼的孩子,不要让他觉得,他吵闹能够使父母改变主意。而对于年长的孩子,父母则应该让他知道,如果他的意见是有道理的,父母会考虑改变。让孩子敢于据理力争,学会据理力争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休闲 居 编 辑
3、但制止“红灯区行为”不容易,常常会引发孩子吵闹、发脾气。因此,父母需要运用一些沟通的技巧和教育的艺术。如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孩子却不愿意去睡。如果父母坚持,可能引发一场不愉快。如果常常为了坚持按时睡觉的规定,而孩子含着眼泪进入梦乡,也不是让父母安心的事。所以,怎样才能既不破原来的规定,又能让孩子愉快上床?需要运用—点技巧。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采用游戏法。如把被子当作“一只大信封”,孩子就是“一封信”。父母说:寄信的时间又到了,佳佳快到大信封里去躺好!也可以让孩子上床后给他讲一个故事。但要说好“只讲一个”,不要讲两个以上,否则,你将自讨苦吃。一些孩子早上没有睡醒,不肯起床。结果往往孩子哭,妈妈怨,爸爸生闷气,全家不愉快。而游戏能够赶走孩子的瞌睡。父母可以一边说,“信”寄到了,打开看看,寄来了什么?一边帮助孩子起来穿衣服。也可以对孩子说:今天,我是幼儿园阿姨,你是小朋友××(孩子班里某个小朋友的名字,不是孩子自己的名字),××,你是自己起床呢,还是阿姨帮你起床?这样孩子觉得很有趣,瞌睡自然就醒了。
4、父母和孩子的争执,许多是因为作息时间的安排和身体活动的许可。父母要理解,儿童期的生活本来就充满了许多约束、规定和挫折。因此,父母在下禁令制止“红灯区行为”的同时,最好尽可能告诉孩子什么是可行的。比如,很多父母习惯对孩子发“禁令”:“不要扔积木!”“不要在沙发床上跳,床要跳坏的!”“不要在墙上乱涂!”如此等等,这样的“禁令”能够暂时制止孩子的行为,但过不了多久,孩子马上又重闯“红灯区”了,原因是孩子被制止了“这个行为”以后,却不知道什么行为是可行的,是可以替代的。而他的情绪或他的身体,需要“这样的行为”。
良好的沟通是,父母在制止孩子的非期望行为的同时指出可以允许、可以替代的行为。如孩子因为生气“扔积木”,父母可以告诉他,“不能扔积木,枕头可以扔。”这样,他的气恼就可以用“扔枕头”泄放。如果仅仅制止他“扔积木”,孩子的生气情绪没处泄放,压抑下去,就会引发其他偏差行为。再比如,制止孩子在沙发床上跳的同时可以告诉孩子“以后带你到公园里去跳蹦蹦床”。条件许可的家庭,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供他随意跳跃的有弹性的垫子。因为孩子在沙发床上跳,有一种身体弹跳、平衡的特别体验,父母制止他“不要跳”,孩子身体活动的这种特别体验就被剥夺了。而孩子在墙上乱涂乱抹,更是孩子最初表现出来的主动学习行为。父母可以制止他在墙上涂抹,但同时要告诉他,“你可以在纸上画”。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在墙上挂块小黑板或大白板供孩子涂抹。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责任编辑:Cx)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