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加强宝宝语言能力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1-06 10:13:41
0-1岁
Q:我看到好多书上说,4、5个月的宝宝都会简单的发出ma、ba的声音。我家宝宝7个月了,还只会咿咿呀呀的说,不会发出ma、ba的声音,是不是发音迟缓?休 闲 居编 辑
无锡丁芳
A:0-1岁是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通过大量发声练习掌握语音系统。从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看,3个月后婴儿能够逐步发出清晰可辨的元音(如a,o),6-8个月开始能够将辅音(如d,m)与元音连起来发出“dada”,“mama”的声音。6个月前的婴儿一般较少发出辅音与元音相连的完整音节。密切注意孩子语言发展的进程,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与此同时,家长也要认识到儿童的发展既具有年龄阶段特征,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这就是说,一方面,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儿童的咿呀学语有一些典型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家长客观地评估和监控孩子发展的参照指标;另一方面,在具体行为特征以及特定行为出现的具体时间、频率等方面,不同的孩子又各有差异。在判断孩子语言发展的问题上,特定语言行为出现的早晚不是唯一的标准,更重要的是看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否在不断进步。假如孩子的语言能力出现停滞不前的征兆,这就需要家长尽快咨询专家,采取科学的干预治疗措施。
Q:宝宝6个月了,一给她看书,她就咬、抓,根本不好好看,也不听,该怎么提高她看书听故事的兴趣呢?
新疆孙芸
A:对6个月的宝宝来说,书就是一种玩具。因此咬书抓书正是这么大孩子玩书的典型行为。看书听故事的兴趣与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受到孩子知觉、注意、理解、推理等认知能力发展的制约。在1岁之前,儿童主要关注的是当前与他们自身直接相关的世界,而书与故事所描述的世界超出了他们所能关注和理解的范围,因此不太可能发展有意识、有目的的看书听故事行为,也不太可能形成对看书听故事的强烈兴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书和故事应该在孩子的世界消失。在这个阶段,把书引进孩子的世界,引导他在自由玩书的过程中熟悉书、观察书,发现书的丰富多彩世界,由此可以有助于激发儿童今后对书和阅读的兴趣,将为以后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奠定有益的基础。需要家长注意的是,提供给1岁前孩子的书应当以布制、软塑制的彩色图画书为主。这些书的材料应当无毒、无害,不脱色,没有尖角和易落的小配件。同时,家长还要注意经常清洗和消毒。另一方面,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可以逐步尝试借助书讲短故事。在讲述过程中,使用语调夸张的短句、简单句,注意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感,配合玩具、动作以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逐步引导孩子将书和口语、有趣的活动联系起来。
Q:对于8个月的宝宝,早教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我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作为爸爸,我该为孩子的早教做些什么?
佛山张锦光
A:动作、语言、认知与情绪,这是婴儿期教育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其中,动作教育的核心不在于让孩子提早或学会更多的特定动作技能,而是为孩子提供充分的爬行、操作机会,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主动交往中获得有关自身与外部世界的丰富经验。语言教育的重点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提供大量富有情感和韵律、与具体活动密切相连、简单多重复同时又丰富的话语刺激,认知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引导孩子发现、积累对世界的认识,逐步发展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情绪教育则主要应当通过为孩子提供积极应答的人际环境,及时觉察并满足其基本的身心需要,使孩子建立对环境的安全感与信任感,保持积极的情绪。婴儿期动作、语言、认知与情绪的健康发展将为孩子的身心成长奠定极为重要的基础。
父亲在儿童的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首先,研究显示,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相处的质量密切相关,其中尤以相处质量的作用最为重要。与孩子相处时,父亲应当积极主动地和孩子共同活动。无论是共同进行运动活动,或是摆弄玩具的精细活动,互相应答的语言游戏等,都会为孩子带来新的经验,促进其身心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父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通过为母亲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持,分担家务劳动,改善母亲与孩子交往的质量,间接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利用闲暇时间,和家人一起带着孩子到公园、郊外、博物馆等,在举家乐享亲情的同时,也为孩子的动作、语言、认知与情绪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Q:我儿子11个半月,脾气很坏,无论看到任何他感兴趣的东西都要去拿,然后在手里先摆弄一会儿,玩够了就放入嘴里咬,如制止他,就大叫,以哭相逼,我该怎么办?
武汉戎文群
A:孩子“脾气坏”、难于控制往往是家长与孩子互动不良的表现。触摸、摆弄、甚至用嘴尝尝喜欢的东西,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极为自然的行为,也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出于安全、卫生等多种原因,这种自然的探索行为必定要受到限制,因而引发父母和孩子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实现对孩子行为的有效控制主要依赖于家长采取恰当的策略,其关键在于合理、及时、果断和一致。这就是说,首先,不要事事处处都限制孩子的行为,适当允许孩子采用这种自然的探索方式。如果家长认为有些东西有危险,那么应当将其放置在孩子看不见、接触不到的地方。其次,当孩子去拿或吃危险、不卫生的东西时,家长应当立即通过严肃、简短的禁止性语言与行动中止儿童的行为,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致。当孩子反抗时,家长不能表现出迟疑或许可,否则孩子会反抗得更激烈。在制止孩子的行为时,家长的语言、表情要肯定、严肃,动作要快,既不粗暴也不犹豫,更不要反复用“行吗?”“好不好?”等请求式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情况比较紧急,孩子情绪较为激动,讲道理往往不能奏效。只有在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而且使孩子的情绪趋于平静后,讲道理才可能逐步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如果孩子持续哭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冷处理,即把孩子带到一个安全、安静的地方独处或抱在膝上,避免任何视线接触和言语交流,让他暂时失去所有人的注意。一旦孩子的哭闹暂停,立即带孩子从事新的有趣活动。
1-2岁
Q:我的宝宝快15个月了,不到7个半月就会爬了,而且爬得特别快,9个月她就能扶东西走,可到现在还是走不稳,只要不让扶东西,她就喜欢爬,请问该怎么办?
北京李淑萍
A:爬得好的孩子有时的确走得比同龄孩子晚。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爬行这一项有效的自主活动技能,学习走路的愿望和实际需要就相对较弱。对此情况,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信心,不要过于心急,以免因为可能较多催促而使孩子情绪波动甚至产生逆反。由于孩子迟迟不走的原因并非生理因素,而主要是动机不足,所以要尽快让孩子走得好,就需要激发走的动机。一方面,在初始阶段,应当允许孩子扶着东西走,使其逐步建立对行走的安全感。孩子之所以在不能扶物行走时就喜欢爬,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信心和安全感。只有行走的经验越来越多,信心和安全感才会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在孩子的生活中设置需要通过行走才能实现的目标。例如,和孩子交往时保持适当的高度,使孩子在爬行状态下很难保持视线接触和追踪;或者将孩子喜欢的东西放在较高的地方,使孩子不得不借助行走来实现目标。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积极的鼓励。一当孩子站立行走,就立即夸奖、赞许;无论孩子是否需要扶物或是走得是否稳当,都鼓掌欢迎、拥抱。
Q:1岁9个月的宝宝很急躁,做事做不好,就发火大叫,然后就说:“宝宝搞不好,妈妈搞。”我这时应该怎样引导他?
合肥刘晓梅
A:首先,家长要客观地评判这件事孩子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有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就很难。如果这件事超过孩子目前的能力,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来做。其次,在孩子自己做事时,特别是一项刚学会做的事情时,家长要陪伴孩子,看着他怎么做,给予必要的提示,在孩子受到挫折或不耐心时,及时给予鼓励。如果这时家长不在场,孩子感到无人关注,对挫折的忍耐度就会降低。第三,如果即使有家长的关注和鼓励,孩子自己也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但仍然不耐烦,那么家长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1)温和、坚定地说“宝宝能行,试一下......”,即用言语的鼓励和提示;2)拿着孩子的手,和他一起开个头,然后让他自己做;3)给孩子示范一次,再让他自己做;4)如果孩子情绪激动程度较高,允许他暂时停止,等平静后再继续。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孩子做出努力,立即予以积极的鼓励和赞扬。在孩子平静的时候,可以逐步尝试通过故事讲道理,帮助孩子逐步形成内化的规则。
Q:我的宝宝22个月,已经可以背出我在他15、16个月时无意中读来哄他睡觉的唐诗,出乎我的意料,可我不知该如何开发他的智力?(南京李娜)
A:这反映出宝宝对富有韵律的语言刺激具有偏好,对这些刺激的记忆能力也很不错。由于在学前时期语言发展是极为关键的,所以继续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家长可以继续通过诗词、儿歌等韵律性的语言材料以及日常对话等方式丰富儿童的口语经验,帮助儿童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开始每天定时和孩子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或看图书读诗词、儿歌,引导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学习将语言的音、义、形逐步连接起来,为今后书面语言的学习提供基础。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动手、动脑活动机会,以及与自然、与社会的交往都将有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Q:我的宝宝(1岁10个月)从1周岁时,就爱乱扔东西,还特倔,不知该怎样教育他?
黑龙江贾冀杰
A:扔东西这一行为最初被婴儿用来探索自身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只是一种认知探索行为,原本并没有正误之分。但是,由于有时成人可能过度反应,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扔东西不再仅仅是认知探索行为,而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即使成人不允许,也仍然要扔,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纠正了。纠正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冷处理。当孩子扔东西时,家里人立刻制止,如果不生效,立即将孩子带到安全、安静的地方,撤除所有注意;2.自拾残局。当孩子不听劝阻,要求孩子把扔掉的东西自己拣起来。如果孩子拒绝,则立即温和坚定地抓住孩子的手去捡拾东西,不说多余话,也不看孩子,保持中性表情;3.自然后果法。收走孩子手边可以拿起的所有东西以及扔掉的东西,让孩子体验失去东西的感受。无论用什么方法,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贵在全家人时时处处都保持一致的处理方法。
2-3岁
Q:我的女儿2岁4个月,现已入幼儿园半年了,幼儿园里教他们识字、英语、古诗等。这些教育是否符合该年龄段的孩子?
武汉王琦
A:有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任何东西都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教会任何年龄的孩子。这句话当然比较绝对,但是也说明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原理,这就是教育方式是决定教育是否适当的关键因素。虽然识字、学英语和古诗主要是在6岁后进入小学正式开始,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都有很多机会接触,因此开始接触和学习这些内容并不是绝对不可行的,关键是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怎样学习。在2-3岁时,更多应当提供游戏性的活动和布置丰富的环境,使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不断积累对文字、语音、语义的初步认识,形成对语言的熟悉感,培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Q:我的宝贝2岁4个月,说话连不成句,而且难一点的话也不会说,教他说几遍还不行,时间一长就火了,我很着急,有好办法提起她的兴趣吗?
北京李媛媛
A: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先接受(听)然后表达(说)。在学会说第一个词之前,儿童已经听了很长时间。将两个甚至更多的词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连成句子,然后表达出来,这远比说独立的词要难得多,需要更长的准备阶段。说话成句不是简单地把词拼凑起来,最重要的是运用一定的规则,而规则的掌握不是通过简单模仿就可以实现的。儿童必须在已有语言素材的基础上,自行发现并学会连词成句的规则。因此,教话的遍数并不能决定儿童对规则的掌握。如果孩子的理解以及单个词汇的表达都没有问题,也能够连续说出两个词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那么可以基本确定孩子的语言能力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一点时间,允许她按照自己的步调加工、处理已有的素材,并发现和掌握特定的规则。同时,当孩子表达遇到困难时,给予积极鼓励和必要的提示,帮助孩子逐步增加句子的长度和复杂性,不要强求一步到位。总是让孩子说并不一定能让孩子爱说、会说。须知爱说、会说必须建立在听得多、发现了语言规则并且对表达充满自信的基础上。
Q:我的宝宝2岁多了,对各类体育运动如篮球、乒乓球、台球等都很感兴趣,我要如何引导他?
山东冯莹
A:身体活动能力是学龄前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孩子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重点是肌体活动水平、平衡性、协调性和持久力的提高,目的首先是促进儿童生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儿童探索世界提供基本的手段。为达到这些目的,活动必需是多样和丰富的,同时要适合儿童本身的身心发展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来看,特定技能的学习一般不一定成为学前期儿童教育的重点。当然,如果儿童对某些运动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家长也可以适当多提供参与这些运动的机会。在2、3岁的时候,孩子参与有规则活动的能力有限,家长可以简化规则,以让孩子熟悉特定运动形式为起始。
Q:宝宝3岁了,送不送幼儿园的问题摆在眼前,能否分析一下两者的利弊?
无锡管玲艳
A:对于3岁的宝宝,送幼儿园的好处主要是有助于发展他与其他成人、同伴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相对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发展认知、语言能力,学会恰当地表达与调控自己的需要和情绪,逐步脱离认知与行为的自我中心。不过,由于幼儿园中师生比一般在1:10-15以上,孩子的个别需要不一定能得到及时满足,有些身体偏弱的孩子在初入幼儿园时容易生病。总体而言,日托的幼儿在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上都优于散居家庭的儿童,尤其在进入小学的过渡期更具适应优势。相对于是否送幼儿园的问题而言,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选择一个能够为孩子提供爱与发展机会的高品质幼儿园。
本期特约专家/陶沙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