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避免自陷泥潭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4-10 10:41:13
父母首先要对引发情绪的事件重新评估,改变原有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承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困扰、不协调只是彼此的意见不合、看法不一致,并非大难临头也不需要感到罪恶。当父母采取较合理的信念时,也就踏出反击情绪困扰的第一步,进而产生正向的情绪反应,也才能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对子女表达出慈祥的关爱与支持,提供子女一个健全成长的环境。
以下一些策略可以帮助父母发觉,并改变教养子女上不合理的反应,避免陷入无谓的亲子冲突:休 闲 居 编 辑
(一)接纳情绪与自我改变的计划
在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谁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把愤怒当作是生活中的事实来处理。我们所学习到的传统信条告诉我们,强烈的情绪是不好的,应该加以控制。我们跟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深恐自己的愤怒会伤到孩子,总是尽量忍耐,可是事实上,即使你再能忍耐,或早或晚,你的脾气还是会爆发。
在我们发怒的时候,我们的举动会像是失去了头脑的人。我们对孩子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如果是要加诸于我们的仇敌身上,也可能要犹疑一下、考虑一下;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们却往往毫不犹疑、不加思索。我们会向孩子吼叫、侮辱他们、责打他们,当时在盛怒之下,演了一场鼓乐喧天的戏,唱完了后我们又会感到内疚心疼,郑重其事地决定以后绝对不再唱这出戏。内心中充满了对孩子深深的歉意,却不知如何疏解,很自责,甚至觉得自己很失败。而这种自责并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反而把自己的心情越弄越糟,抱定决心不生气,比长篇大论的空谈还糟,只有火上加油。本来只是“打了孩子”这么一件很单纯的事,却弄得所有不愉快的感受都涌上心头,整个人又陷入了忧郁的情绪低潮。在低落的情绪中,更容易被孩子小小的过失激怒,于是又一次的循环开始,我们再度的破坏了我们原有的慈爱心,也忘了我们再度痛责的人正是我们为了他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我们的生命和幸福的人。如果父母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话,事实上伤害孩子最大的并不是挨那几下打,而是在父母的情绪低潮中所尝到的无形压力与不安。幼小的孩子在情绪上是与父母有着相当连系的,父母不愉快,子女又怎么可能不受感染呢?
因此,如果你很生气,不需要压抑、掩饰,而要坦诚的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要了解有时候难免会有敌意产生,但不需要刻意地去躲避它,而是要衡量这些情绪感觉是否能帮助你改善亲子关系。然后,自己要做个抉择,是不是想改变?决定要改变,那么为自己制定一个改变计划,并持续某种改变策略,一个星期后,再评价情况是否有改善,而后再决定是否持续使用这个策略或者是改变练习策略。
(二)认清负面情绪的目的
对于一些不合理或负面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不喜欢它,但不能忽视它,虽然这些都与自我信念有关,若要改变,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认清自己反应的目的是什么,积极的去澄清它。尽可能运用与负面情绪反方向的能量,去打破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 发怒之后减少自责;自责之后避免落入忧郁的深渊。
(三)听自己说话的声调
说话的声调可以是一种态度的信号和征兆。如果谈话时声调沉稳、语气友善,在感觉和信念上就能变得较为肯定和愉快,进而能有一种情绪经验。
(四)观察自己的非语言行为
一般脸部表情、身体姿势或手势都能表现出自己的情绪,非语言的行为可以让自己产生不同的情绪。譬如,当疲倦时,让自己练习微笑的表情,可以让自己感到精神恢复和愉快。所以,常面对镜子作一些肯定、友善的表情和姿态的练习是必要的。
(五)转移思考目标
有时候当交谈或沟通气氛不适当时,父母应暂时中断交谈,以沉默来停止负面的情绪,最好的反应是能离开交谈的房间,或有意识的“活动”一下,好藉外物打散心头的阴郁,如擦擦地板、散散步都很好;万一暂时无法离开,强迫自己转移思考交谈目标,想想任何其它的事件或经验:也许是一些愉快的事件回忆,或计划其它要做的事,使自己能忘掉困扰的问题。这时候,你可以大声的自我对话,谈一些与这无关的事,谈一些开心的事,诸如明天逛街买些什么东西、看那一场电影等等,只要暂时脱离困扰的问题就可以。因为思考的停止或转移,绝对可以让自己暂时逃离不愉快的情绪,避免不合理反应的产生。
(六)避免冲动与出乎子女预期的反应
每当父母冲动地采取某种行动时,常常正中子女的心意,反而更增强了子女不良行为的表现,即间接鼓励了孩子恶劣的行为。譬如:
1.威胁孩子
等于是鼓励他重复做一件禁止他去做的事。当孩子听到我们说:“如果你下次再做??”的时候,他不会听到“如果”,他听到的是“下一次再做”。有时候,他甚至把话里的意思诠释为:“妈妈希望我再做一次,我不能让她失望。”
2.贿赂孩子
“如果??就??”已事先明白的告诉孩子“如果”他能(或不会)做某一件事,那么他就可以得到一种报酬。此类方式,可能会刺激孩子向一个暂时性的目标努力,但是却很难(即使有也是很少)激发孩子,很难使他们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所传给他的信息是我们怀疑他的能力,或是否能做到那么好。
3.向孩子许诺或要求孩子承诺
假如做父母的感到必须要以许诺的方式来加重语言的份量,那么他们就几乎等于自承“没有许诺”在内的语言没有价值,不值得信赖。许诺会在孩子心里建立不切实际的期望,当这个许诺因故无法兑现时,他会有受了骗的感觉,甚至产生不可相信父母的意识。
4.讥讽孩子
父母尖酸刻薄、伤人的陈腔烂调对孩子们是具有攻击性的,会隔断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煽起了孩子一心一意要寻求报复的幻想。
5.谎言就是真话
父母为了挖掘真话而处罚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为了自卫而说谎。如果我们要教孩子诚实,那么我们就得听令人伤心的真话,不能只爱听令人欢欣的假话。
6.孩子“偷窃”
孩子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归为己有,并非少见的事,而当孩子被问:“你为什么这样做?”他也许答不出所以然来,因为他可能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千万别说孩子是“贼”,是骗子,或预言他偷窃的下场,那样只会教他去做“贼”。
7.礼貌教育
孩子所表现的礼貌行为是模仿有礼貌的父母。因此,礼貌教育必须以有礼貌的方式来教,然而大多数父母却是以无礼而卤莽的方式来教。告诉一个孩子,说他无礼,只会迫使孩子接受我们的评价,并当作是自己的评价,他可能永远生活在这个阴影里,进而认为无礼的孩子应该行为无礼,那是很自然的事。
所以如果父母能表现出不在意或一些出乎子女意外的反应,通常子女会了解他们的行为无效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有时候,父母要与子女讨论一些事情,而子女表现出一付不在乎、草率的态度,父母可以采取沉默或转移思考的手段,避免做出愤怒、处罚子女的反应,因为这是徒劳无功的。
(七)学习自我松弛
为了降低紧张、焦虑和压力,父母可以做一些自我松弛的练习。自我松弛的方法有二种:
1.乐在独处
我们每天都在忙,瞧瞧中国字的奥妙。“忙”这个字是“心”加“亡”的组合,我们成天像陀螺转个不停,一直忙一直忙,忙到心都“亡”了,实在有必要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每天好好的与自己做个对话。父母可以告诉家人自己每天的个人时光,其间绝对不可以打扰。同时也可以鼓励家人试试看。
2.“放松”的练习
要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需要花些时间来练习。如果能学些简单的运动,就能够随时随地放松自己了。以下这些运动,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一起做。
(1)当感到紧张、不安时,可以深呼吸、镇静反应,告诉自己“放松”、“一切没问题”、“沉着、安静、别紧张”。就在你缓慢、深沉而自然的吸气、吐气当中,你会开始觉得紧张从你身上渐渐流走了。
(2)把身体某部位的肌肉先拉紧,保持5~7秒钟,然后一下子放松。肌肉放松运动:当你的肌肉一拉紧、一放松时,请细心留意身体相关的知觉,这样你就会知道深度放松是怎样的感觉。
(3)重复一个对你具有抚慰作用的字或词。“放松效应”,每当你心神不定,胡思乱想的时候,找一个宁静、不太有干扰的地方,在心中缓慢而有韵律重复念着一个字或词。这对你集中心智很有帮助,因为由那个字词所产生的正面联想和感受,取代了制造紧张的想法和忧虑。
(4)运用“视觉想象”产生的心理作用,来达到身体的放松。请你选一个对你有意义的、会令你产生安详与力量,或平静、安宁而快乐的影像,如一座山、一池水或汪洋大海。把心集中在呼吸上,让身体放轻松。想象:当你吸气时,许多生命的精气也游入你的体内,充满你的心胸;而当你吐气时,一些你不想要的感受和困难也随之离开了你的身体。
接着在你的“心眼”中,浮出你所选择的影像,越详细越好。然后开始想象那个影像讨你喜欢的特点,并感受它。在你离开放松状态之前,尽量保持那些感受,越久越好。
(八)尝试幽默
你看见幽默有趣的事情时能否愉快的笑出声来?有时候,我们收集一些稀奇古怪、诙谐逗趣的图片,并将它们放在随时可见之处,常常触目是否让自己会心一笑?这就对了!当遭遇挫折、情绪沮丧时,记得!就这么办。
事实上,你我都清楚,世上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父母在子女面前,以幽默和笑声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或错误,“消遣自己、娱乐大家”是项高度的智慧,如此表现正可以身示教,让子女明白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坦然接受和处理才是正确之道。
(九)反击不合理信念
如果上列的一些改变策略,仍不能产生预期中的效果时,你也可能需要针对信念做些考虑和调整。改变信念的方法有二种:
1.面对挑战
教养子女的失败可能令父母感到气馁,有时候气馁的感觉会令人丧失对未来冒险犯难的勇气,而阻碍了教养态度与行为的调整。如果你觉得气馁时,可以问自己这种感觉和不合理信念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为了避免冒险,常丧失掉成功教养子女的机会,这样的代价值得吗?倒不如勇敢面对气馁情绪的挑战,评价需要多少时间来解除这样的情绪及跨越成长的阻碍,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决定,拟定面对挑战的正向计划。
2.负起责任
当自己感觉到非常沮丧、懊恼时,父母可以检视内心关于引发情绪的想法,把大难临头、不能忍受、自以为是、自责等不合理的信念去除,直到合理的感觉和情绪产生。
经由这些策略的练习,相信父母能够对于情绪困扰的原因展开反击,建立较合理、正确的信念。
愉快称职的父母角色可以提供孩子们良好的“根”,让他们据以茁壮成长;又赋予他们“翅膀”,让他们得以展翅高飞,为他们奠定坚实的基础,灌输自信自爱的美德。我们不能期望孩子一辈子生活在温室里,他们人格的建立和独立自主的性情,有赖于群体生活的接触,以及和同伴互动学习的经验。在童年时期,他们可能接触到充分的安全感,那么自我就能健康成形;若不幸接触到恐惧不安,则自我会在成形之前毁于无形。而往后的生活中,这个孩子也可能经历到被接纳、被尊重,或是被排斥、受鄙视等不同的遭遇。当然,孩童们也可能在父母的保护与自由之间,得到平衡;或是受到过度的保护而无法脱离婴儿期;或受到不足的保护,被要求超乎孩子承受的能力。这两种情形,都将影响自我与自尊的发展。为人父母者不能不深入审视自己的信念和态度如何影响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进而学习加强自己的能力,以不失民主又能维护父母权利的方式教养孩子,希望能对子女的生活产生正面的影响。
动脑筋
1.你生气了或者觉得烦时,你心中是否潜伏着许多往日未解的愤怒、淤积在内心的沮丧?不妨留意一下自己厌烦或愤怒的原因何在。而关于愤怒的发泄,你能做些什么?这样做是好是坏?
2.你和孩子各自拥有不同的价值观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处理亲子之间的价值观冲突?
3.“我必须放弃自我,做个你爱的人儿吗?”这个问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任何关系上。如果这个这问题放在亲子关系上,你的回答是“是”?还是“不是”?再想一想,这个答案的背后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江芳枝)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