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线:孩子任性你别烦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14 18:34:46
说不烦是假的!家有一个任性的孩子,哪个父母不头疼?但父母们在想尽办法“对付”任性孩子的时候,也许从未认真地思考过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任性?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这样一段话:“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我们应该努力地探寻隐藏在儿童背后的那种可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一个成人若想找到这些谜底,他必须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增强对儿童的责任感。他必须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迟钝麻木的管理者或专制的评判员,现实中成人以管理者或评判员身份对待儿童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休 闲 居 编 辑
蒙台梭利的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在这期策划里,我们希望父母暂且放下牢骚和埋怨,和我们一起来努力读懂孩子的任性,解开他们任性背后的心理之谜。
宝宝任性,妈妈抓狂
孩子的任性行为,由于年龄及个性的不同,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但下面几种也许是家长们最为常见的。
任性表现I:你说东,他偏往西
孩子心语:我刚刚过了2岁生日,妈妈说我长大了。长大就要有长大的样子,我可要自己说了算。中午吃饭时,妈妈又唠叨着让我乖乖坐好,不要边吃边玩。才不干呢,我要用小勺演奏音乐!吃完饭,妈妈让我睡午觉。不,我还想看画册,我又不困,干吗要去睡觉!结果,妈妈生气了,说我太不听话。嘿!我为什么要乖乖地听话,只有小孩子才那样做呢!我可是大孩子了耶!
妈妈道白:这孩子以前挺乖的,可现在怎么这么拧?偏要和我对着干!这对他有什么好处?真恨不得抽他两巴掌。
心理解析:孩子的任性,有时是年龄特征的表现。研究发现,孩子的成长不是匀速平稳的,有较为乖顺的平稳阶段,也有较为棘手的不平稳阶段。最初,孩子不知道“自己”,玩弄自己的小脚就像玩玩具一样,表现很乖;伴随着语言的发展,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到2岁左右变得更加强烈。他们开始表现自我,凡事都喜欢说“不”,到处炫耀和滥用自己的“否决权”,进入了“第一反抗期”,表现出来就是让人头疼的任性。等他们适应这种心理变化后,会是一段较平稳的时期。但到4岁左右,孩子又进入一个不平衡阶段,情绪不稳、脾气暴躁、任性胡闹,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种种任性言行再次表现出来。
任性表现II:脾气说来就来,稍不如意就和父母对着干
孩子心语:那天,妈妈带着我和芳芳表姐去吃麦当劳。我一兴奋,就把雪糕蕃茄酱弄了个满鼻子满眼。妈妈看见了,又开始罗嗦:看你芳芳表姐,吃东西的时候多斯文,说话都慢声细气的;再看你,哪像个女孩子!……为什么芳芳什么都比我好!那你干脆要芳芳表姐好了。我越想越生气,索性把汉堡包、薯条弄得满地都是,反正也比不上芳芳了!
妈妈道白:我这孩子真不知哪根筋有问题,任性胡闹起来简直像个野小子,还一点说不得。长大后怎么得了!
心理解析:正所谓一个孩子一个脾气。所谓脾气,在心理学上叫做气质,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现的个性特征。传统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孩子大多脾气急,性子倔。这样的孩子很有主意,稍不满意就会和父母“顶牛”,让人感到非常任性。但他们的任性时间短暂,事情过去了,很快就忘记了。
任性表现III:突发性不可抑制的狂躁
孩子心语:我想玩奇奇的遥控汽车,可奇奇太小气了,不给我玩。我的火一下就蹿了上来:不给就抢,抢不到就打!这时,他妈妈看见了,居然去向我妈妈告状。好啊,想整我?以为我会怕吗?气死我了,哼,让你们先看看我的厉害。我把奇奇的小汽车使劲扔到了地上,看着它散了架,然后我还要把它踩扁。看到了吧,我是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你们谁敢惹!
妈妈道白:这孩子从小脾气火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没法跟他讲道理。真怀疑这孩子有暴力倾向。
心理解析:这孩子的行为的确有暴发型人格的某些特征。这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挫折耐受力比一般孩子差,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就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愤怒情绪甚至一定程度的暴力行为,其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异常任性。但孩子的行为是否已超出正常的范围,还需要仔细观察,并请专业心理医生诊断。
任性表现IV:要什么就得有什么
孩子心语:晚上我看电视。哇,可口可乐广告!我要喝!妈妈说商店关门了,明天再去。那怎么行,我现在就要!不行?看着吧,我小施几招,你们就会乖乖地去给我买了。什么招数呢?很简单,先哭;再不行就喊,让周围的人都听见;还不行,就在地上打滚或用头撞墙。这几招一用,大人们就会投降了。
妈妈道白:这孩子平常都跟着爷爷奶奶,平时说一不二,被宠惯了。老人自己也知道孩子的毛病,常当着孩子的面对我们数落他“任性,谁都得听他的”,可我们真要管的时候,老人又总护着。
心理解析:“极端自我中心”的生活环境是培植任性的沃土。前面分析过,在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阶段,这时如果家长迁就放任,让孩子指挥一切,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就会过度膨胀,从而表现为极端任性,这在独生子女的隔代教育中体现尤为明显。而老人当着孩子的面反复说他任性,更给了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进一步引导他朝着“任性”的方向发展。这叫做“标签效应”。可以说,这种孩子的任性完全是成人“培养”的结果。
当然,除了这些稍具典型性的任性表现之外,孩子们还会玩出千奇百怪的任性花样。但不论何种任性,除了有先天性的心理基础外,更有后天培养环境的植造。事实上,任性,是家长与孩子之“战”中家长败北的结果。
任性之战,一场输不得的战争
亲子之间是一种很奇特的关系,一方面相互依恋,一方面又互有攻守,有些像打仗。具体到任性这个问题,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进退攻守关系,孩子不断任性胡闹的过程,就是家长不断丧失权威的过程。
我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生活上的关爱和智力上的启蒙,随之淡忘的就是家长权威的建造。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权威是必不可少的。这权威不是惧怕,不是恭顺,不是畏首畏尾,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尊重。试想,如果孩子根本不尊重你这个人,又怎么会尊重你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如果说任性是孩子发起的一场指向成人权威的进攻,那么,你是只许胜,不许败的。稍有半步退让,你输掉的不仅有自己的权威,还有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要想百战不殆,惟有知己知彼。我们不妨从双方心理上的演变来分析一下,看看这场任性之战究竟是如何打响的—
百般满足导致贪婪
爱孩子就要满足孩子,这个观念已经成了多数父母的信条。但孩子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特别有时会提出一些并不合理的要求。以爱的名义,家长多会选择退让:就迁就他一次半次的吧!
可惜,一次之后并非家长希望的半次,而多是两次、三次……不断满足让孩子越发贪婪,直到有一天、有一次,家长认为要求离谱、不能再满足了,一向有求必应的孩子便会遭遇到让他们感觉突兀的拒绝。孩子的认识能力有限,对于自己的欲望是否合理不善分辨;但他们的记忆力很好:上一次你可是满足了我的喔!这次为什么不行呢?战争的导火线就此点燃……
于心不忍贻误战机
但孩子一般不会一开始就真刀真枪,而是先试探,派出的充其量只是侦察兵,就算被你剿灭,也损失不大—他们可能本来就对被拒绝有所准备。但是面对理直气壮、张小牙舞小爪的孩子,有些于心不忍的家长自己先理亏了:大人怎能跟孩子一般见识,算了,下不为例吧!这一来便让孩子看到了有机可乘,从而抓住你的漏洞频频打击:馅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胜利”要靠自己争取耶!
一味退让铸成败局
打仗本不能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就算被孩子闹过几回,家长如能当机立断,沉下脸来,也还是有希望转败为胜的。但现实中不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落个清净一味割地求和,结果损失城池不重要,关键是长了对方的军心,灭了自己的士气。兵败如山倒,等到孩子尝到了甜头长驱直入的时候,败局其实已经铸成。
但肩负着教育的责任,家长不能允许自己真的败北,忍无可忍只好声色俱厉、殊死反抗。这时带来的伤害就大了,你认为你在拒绝他不合理的要求,他认为被拒绝的是正在萌动的自我,或者更严重的,他认为你已经不再爱他了。亲子的和睦,孩子的成长,都有可能因此而蒙上阴影……
后果够严重的,起因却很简单:就是最初的那一次半次的退让。所以要想打赢这场仗,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一开始就站稳脚跟。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偶尔出现任性的行为,那么,别着急,他还不能算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了任性的情形,行为就很可能会成为习惯,到那时,就算你多付出几倍的精力也未必能彻底矫治了。所以,对你来说,最关键的就是—
别让任性成为习惯
在这个问题上,几位妈妈们的体会和建议很值得你参考。
璐璐妈:一个双休日,我领着2岁多的女儿逛商店。我兴致正高时,女儿却莫名其妙地发起脾气来,怎么哄都不管用。没办法,只好抱起她往外走。就在蹲下去的瞬间,我突然发现:从孩子的眼光看去,眼前不是色彩斑斓的商品,而是晃来晃去的人腿!怪不得孩子发脾气,原来和我感觉不一样。
建议一: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看其行为是否可以理解,接下来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办了。(编者:其实璐璐的行为算不上是任性,可要是不理解孩子,反而责怪她任性,那她也许真会因为你的强化而“任性”了。)
洋洋妈:有一次就要吃饭了,儿子非要吃果冻不可,我拒绝了他,他就大声哭闹起来。我使个眼色给丈夫,我们先后走进里屋,把他一个人留在客厅。开始,他仍然大声哭喊:“给我果冻!”过了一阵,哭声低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听不见声音了。我们出来一看,他正在那儿玩手指呢!后来,我和丈夫有了默契:每当他任性哭闹时,我们照旧做自己的事,不理他,当然事后,少不了要给他讲讲道理。儿子闹了几次后,以后就很少出现这种行为了。
建议二: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必须狠下心来,一次也不能迁就,一旦给了孩子用任性来要挟父母的成功体验,以后就麻烦了。
欣欣妈:有一天,欣欣从幼儿园回到家时,我正在赶一篇文章。他凑过来闹着要我给他讲故事,给他讲道理也不听,我有点火了。孩子一开始默默地流泪,见我没理他,就哭起来,怎么哄也哄不住,闹腾了半天,最后还是给他讲了个故事才算罢了。静下来想想,觉得很对不起孩子:他一天没见到妈妈了,我为什么就舍不得那点时间来满足他的合理要求而要等他犯性子呢?以后,我通常会认真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实在太忙的时候,就不等孩子提出要求,先对他提出请求。这样,孩子觉得受到了尊重,很少再跟我犯拧。
建议三:以合理的方式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的任性。满足不了也可以在孩子之前先行请求体谅。最愚蠢的做法就是,等孩子任性发脾气了再来答应孩子的要求。
俊俊妈:六一节,孩子爸爸给他买了一辆自动坦克。邻居小朋友都很羡慕,想和他一起玩,孩子却傲慢地拒绝了:“这是我爸爸刚给我买的,我还没玩够呢。”我赶紧劝说,可他就是不听,还和我大闹起来。就在我们吵闹之际,那几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玩具玩起了集体游戏,说说笑笑地很开心。这时,儿子不闹不吵了,静静地看着他们,最后不得不“求和”,和大家交换玩具,一起玩。那以后我学精了:经常给孩子创造一些集体活动的机会,孩子独霸玩具的任性行为越来越少了。
建议四:预防因自我中心而导致的孩子任性,让他和同伴一起玩耍、活动是捷径之一。比如平时经常请邻居的小朋友到家里;适时地放孩子出去找伙伴;多带孩子走亲访友等。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