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的妞妞(0——5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0-17 20:27:00
作者 海颖(妞妞的妈妈)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女儿给了我印证这句话的机会。休闲 居 编 辑
一 、黑白相交的地方
妞妞刚出生时很安静,很少哭。大多时她都在睡觉,但常常在梦中惊跳。这曾使我恐慌和心痛——从母体来到这个世界,她一定非常恐惧吧?但我很快发现她对一些黑白相交的地方感兴趣。她会睁大眼睛,盯着台灯投在墙上的影子,或是仰起小脸看着拉花投在房顶的影子,一动不动,直到我抱着她改变位置。然后她开始寻找,盯住一张放大的黑白照,或一块黑白相间的布料,或一件黑白条的上衣。
这让我想到蒙特梭利举的一个例子。蝴蝶的幼虫刚生下来时,不能吞噬大叶子,它就靠对光的敏感朝树梢爬去,去吃那些树梢尖端的嫩芽。一旦幼虫长到能吃较粗的食物时,它对光的敏感就失去了。
出生一个月后,妞妞对黑白相交的地方不感兴趣了。
孙瑞雪: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对光如此痴迷。这究竟是种什么感觉呢?在黑暗的隧道尽头,一个光点出现了。因为在黑暗中,这个光点显得格外奇妙、明亮和有意义。光点逐渐变大,但它依然在黑暗中,强烈的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使得这一点光充满了意义。直到光明完全吞噬黑暗,就好像一下子扑进光的怀抱中,光明包围了你。你到家了,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对光的敏感期过去了。
当婴儿畅通无阻地度过了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婴儿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这也是婴儿从出生到了解、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这过程的完成会使儿童充满活力和激情。但是,如果破坏了这个过程,就会导致儿童的麻木、迟钝、懒惰、好动、混乱。表面上看,儿童是在发展自己的感官,实际上儿童是借助感官发展建构他的精神。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是作为精神的人而存在。
一个敏感期,将使儿童获得一种品质。眼睛最先敏感的地方是黑白相间、反差明显的地方,对初生婴儿来说,它比人们想当然认为的彩球更具有诱惑力。
这一敏感期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我曾经发现,阳光照进教室,撒落在一张小桌上,一个女孩子向光束走去,爬上桌子,缓慢地为光而舞。这一行为吸引着其他孩子,他们抬起头凝视着,好像被唤醒了某种记忆……
罗曼-罗兰在他的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也有描述——从黑暗墙壁上高高的窗户射进来的光线,给婴儿带来第一个惊喜和欢乐。
二 、 旋 转
妞妞刚开始走路的时候,常拉着大人的手在屋里旋转,只要一转,她就会高兴地大笑。
刚开始我总担心她转晕了会摔倒。后来发现她每次旋转后,都显出满意的神态,而且旋转速度也越来越快。有时她也会晕,但她会很快抓住床沿或桌子站一会儿。这时我立刻走过去对她说:“眩晕!”
这项活动持续了很久,我从没干涉过她。
孙瑞雪:儿童都有喜欢旋转的时期。
蒙特梭利曾经说过:“运动除了增强体质外,它对心理发展本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的研究也同样证明,旋转对大脑发育很重要,它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对写作、阅读也有帮助。
三 、就不要新帽子
妞妞从一岁开始就很有秩序感。
她不在别人的床上睡觉,也从不用别人的枕头。有时对别的小孩的东西感兴趣,可当别人把东西给她时,她又不接受。
最让人头痛的是她不穿新买的衣服。有一次,给她买了一顶新帽子,是专门带她去买的。 可当我摘下旧的、给她戴上新的时,她生气地摘下新帽子送到售货员跟前。不会说话的她“嗯嗯”着,示意售货员收回帽子。我对她说:“这是妈妈给妞妞买的新帽子。”她拍着头上的旧帽子说:“妞妞帽子。”
后来没办法,只好把那顶新帽子拿回家,把旧帽子藏起来,不断地告诉她,这个帽子也是妞妞的。
孙瑞雪:活动和行为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语言。妞妞其实是在说:“……不是我的。” “……不是我的”是人的基本意识,是和他人共处的先决条件,等孩子长大成人,这个意识就会沉入潜意识中,成为自律的基础。
四、 小霸王
妞妞现在1岁8个月了。从一岁半开始,她就有很明显的占有倾向。
不熟悉的人不能碰她的东西。一天,她发现小姐姐盖着她的被子,尖叫着从姐姐的身上拉下被子抱在自己怀里。小姐姐又拉起一条毛巾被盖上, 妞妞又冲过去把毛巾被抱在怀里。然后把自己所有盖的东西都绕成团抱紧。小姐姐说:“好吧,我不盖你的了。” 说完拉了一下我的被子。妞妞尖叫一声,吞吞吐吐地说:“不,妈妈… …被子。”
她也不让任何人坐她的小椅子,睡她的床。更不让别人摸她的手和脸。也很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食物,直到她对这些食物没兴趣了,才允许别人拿走。
孙瑞雪:
“……是我的”也是人的基本意识,没有这个意识人就没有安全感。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这是我们学校的习语之一。同样,别人也不可以拿或者支配我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习语之一。
儿童和成人对分享的认识非常不一样。成人习惯于分享食物,儿童则不愿意;成人习惯于共享玩具,儿童则要看情绪,看对象。这种情况儿童大一点会有所转变。但是,有些成人不了解儿童的这个特点,用成人社会的道德观评价儿童,说儿童自私,有些家长甚至忧心忡忡,上纲上线。这完全没必要。
拥有一样物质,才能得到这一物质背后的精神。如果拥有这一东西过于艰难,物质背后的精神就在这艰难的过程中被遗忘了。艰难的获得过程改变了儿童原有的目标,占有欲取代了精神的需求。如果儿童总是这样艰难地获得东西,他就会贪婪,也会出现其它心理问题。
五 、 诅 咒
海颖
2岁10个月开始,妞妞稍不如意便边哭边叫:“打死你,我打你!”然后挥舞着小拳头示威。过了些时候,她的词汇就更多了:“我捏你,我掐你!”甚至“我咬你, 我踢你,我抓你!”总之,所有能用的动词都用上了。 、
在这之前遇到挫折或阻挠,她会大哭以示抗议。3岁后,妞妞使用的语言更令人惊讶:“我要把你撕成碎片!”“我把你的头割下来踢!”“让你夹在玻璃里,压成肉饼!”我不知道这些咒语是如何储存在她的小脑瓜里的。 现在妞妞4岁了,即使她很快乐的时候,也不忘突然诅咒我们一下。比如她正站在客厅中间唱歌,我们微笑着看她。突然她一转身,嘴角带着笑意说:“我把你、你、你们都踢到百货大楼去!”
孙瑞雪:一岁多的儿童,当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上对时,他会重复进行这种配对,“妈妈”,“哎”,“妈妈,”“哎”,在这一叫一答中他享受着语言能指称带来的喜悦。这是儿童语言敏感早期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很快发现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这个发现又使他开始重复说一句话。语言的秘密何止于此!很快,儿童又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诅咒的敏感期来了,妞妞就是这样。
她发现了语言的力量,便开始没轻没重、快乐地使用。成人很怕儿童使用诅咒词汇,一听到就反应强烈,视诅咒为洪水猛兽。儿童感受到了这些语词的力量,反而特别关注和喜欢使用这类词。
我们知道,语词的力量被原始人特别看重。原始人相信咒语会变为现实。中外大量的巫术小说和神话传说就来源于此。
儿童可能在重复人类早期的足迹,在基本语言形成后(3岁左右),儿童突然转向使用这类“强有力”的词,而且使用得非常巧妙,常让大人吃一惊!但是,几个月后,这种语言就悄没声地过去了。
很多成人在愤怒时会使用“诅咒”的语言。这是不是又回到了童年?
喜欢说诅咒的话之后,儿童很快发现语言的魅力还在于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发现使得他开始像一个文学家一样刻意追求、努力寻找一些更美妙的语词,甚至开始纠正大人的语言。
进入小学后,儿童能够用语言为他的动机、他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服务,他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象成人一样,话语越来越成为一种自由的工具。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