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困惑: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2-20 00:51:54
休闲 居 编 辑
7月9日,广州几家报纸同时报道了大连市一个16岁的女孩因为追星上吊自杀的事情。孩子母亲如泣如诉的回忆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我这孩子从小到大没让我操过一点心,同事朋友都羡慕我。她上小学多次当过校三好学生,初中一年级期末考试是全年级第一名。我从小就培养她的演讲能力,还花钱让她上校外英语班,她英语口语特别好,英语演讲获得学校第一名。10岁时学电子琴,看着谱就能弹曲子。孩子心地特别善良,特别懂事。我一直都想不通,孩子怎么会那样做(自杀)。”
新闻见报的当天,很多读者致电本报的新闻热线,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对此事的看法以及他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关数据]
据卫生部2002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公布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中,16%至25.4%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为主。
而广州市穗港澳研究所200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访的青少年中,69.5%的人肯定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上受到很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习、家庭以及恋爱等多方面,令他们感到不堪重负,出现疲倦、焦虑、睡眠不好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做出极端不智的行为。广州市中小学生中,有5.2%的学生承认在过去一年中有过用刀片等利器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1.9%的学生有过自杀未遂行为。
华南理工大学一位专门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老师告诉记者: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青少年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个案一]
张女士:
(政府公务员,有个读初二的女儿)
女儿萍萍刚刚结束初二升初三的考试,可能是因为考得不是很理想,一放假,就把自己关进了小房间里,也不太爱和我们两口子说话。看到女儿这个样子,我和她爸爸真有点担心。女儿原本是很乖的,从小学到现在,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平常也很听我们家长的话,很少和我们顶嘴。女儿长得挺漂亮,但在衣着方面从来都不挑挑拣拣,我给她买什么她就穿什么。同事们都很羡慕我,说我教女有方。可自从女儿升入初中后,就开始出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先是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前上学总是拿起书包就走,现在却要在镜子面前磨蹭半天;以前都是我帮她修剪头发,可现在无论如何都不让我帮忙了,说我剪得太老土、不好看,一定要上理发馆去;以前她有什么心事都会主动找我们说,可现在,别说心里话,就连平常也很少和我们说话了!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记者调查
张女士和她的丈夫都是很传统的人,在工作上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受父母的影响,他们的女儿萍萍对自己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她告诉记者:“我的爸爸妈妈都这么优秀,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就没有脸面生活在这个家庭里了。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成绩,如果我考得好,他们就会很开心;如果我考得差一点,他们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总是在背后叹气。这让我觉得压力很大。”因为这次期末考试没达到预想的目标,萍萍对自己非常失望,心情十分郁闷。
萍萍还告诉记者,升入中学后,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宠爱她了,她很想以优异的成绩博得父母的欢心,谁知越紧张就越没考好。升入重点中学后,萍萍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她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形象,不再被妈妈打扮得像个娃娃似的。可是她的这种要求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我已经长大了,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明白呢?”萍萍同样感到很苦恼。
专家分析
升入初中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进入“逆反期”,父母让他往东他却偏偏往西,令父母头疼不已。实际上,孩子进入逆反期并不是说明孩子变坏了,而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个人意识开始增强,他希望父母能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大人,希望父母能尊重自己的意见,尊重自己。萍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她希望长大的自己能和以前有些不同,可父母却不理解她的种种改变。父母批评的眼光让萍萍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甚至以为父母不喜欢她了。这种想法加剧了她的心理压力,使她在考试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当期望与现实出现落差时,萍萍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她甚至开始否定自己。
萍萍父母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及时调整对女儿的看法和标准。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孩子,正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逐渐从依赖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开始自己判断和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是一个人的社会进化期。作为家长,应该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要告诉孩子你相信他的处事能力,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或建议。但是对于一些不良行为和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要在讲明道理的前提下予以拒绝。
亲子提醒
良好的家庭沟通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有效途径。家长们应该牢记一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只是一个环境的准备者、站在一旁的协助者,你的任务不是帮助孩子决定什么,而是给他提出合理的建议,并提供一些帮助。合格的家长应该善于倾听,并表现出愿意和孩子沟通的愿望。
[个案二]
李太太:
(公司董事长,有个正在读六年级的女儿)
我的女儿原本是人见人爱的,学习成绩好,能歌善舞。但是今年春节过后,却突然变得十分怪异,患上了暴食症,饭量猛增,吃完就吐。更奇怪的是,原本成绩不错的她突然不想上学了,还告诉我和她爸爸说要在家里帮我们煮饭,让我又气又急又伤心。
记者调查
李太太的女儿是在上小学后才回到父母身边的,由于李太太对女儿的要求很高,所以经常对女儿的行为表示不满意。
李太太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常常抢先替女儿回答问题。有的时候,明明女儿已经表达清楚了,她也要在一旁作个补充,还不时对女儿的说法给予否定。母亲的表现让女孩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怀疑:“我肯定不行,所以妈妈才会否定我。”由于母亲对自己的态度,女孩误以为妈妈不喜欢自己,觉得家庭没有丝毫温暖。患病之前,女孩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由于一点小事,她和自己要好的同学闹翻了。很看重和同学关系的她觉得自己遇上了大难题,感到十分苦恼。回到家后,她把苦恼向妈妈倾诉了,希望能得到妈妈的帮助,可妈妈却没把它当回事,说了她几句后就去忙别的了,以致女孩更加伤心和无助。
专家分析
孩子的事情没有小事,作为家长,在孩子来找你倾诉时,你首先应该耐心听完孩子的话,然后帮孩子理出头绪,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时的疏忽可能使你以往的努力付之东流。李太太的女儿之所以会患上厌食症,主要是家长平常对她关心不够,让她误以为妈妈不喜欢她,同时又因为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导致她和同学关系恶化,使她对生活产生了厌倦和躲避的情绪。她不想面对自己的困境,又不想服输,于是为自己找了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回家。
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和父母容易出现隔阂,原因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而从小受祖父母宠爱的孩子往往又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适当调整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孩子需要适当的鼓励,一味的批评只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心。
亲子提醒
尊重孩子,并让他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关心他。有些话,说出来比不说出来效果大不一样。对于身心正在成长的孩子,家长不要没有原则地滥给表扬,但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
对于出现心理疾病的孩子,家长要及时带其去看心理医生,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对孩子的病,家长在心理上要重视,在言行上要淡化,要帮助孩子忘记自己的麻烦。
[个案三]
张先生:
(下岗工人,有个正在读高中的儿子)
因为我和妻子都下岗了,所以,我们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向,小小的人儿,心思特别重。考试前后总是很焦躁。
记者调查
张先生和妻子下岗后,家中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张先生和妻子经常在儿子面前愁眉苦脸,感叹生活的艰辛,并告诉儿子:父母不容易,你一定要争气。父母的表现让懂事的小张感到很有压力。“他们总是说,如果我不努力学好,将来也就只能落得个和他们一样的下场。”在这种压力之下,小张总感到忧心忡忡,还常常感到疲倦、失眠,学习成绩也因此下滑了不少。
专家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和小张父母一样做法的家长大有人在。他们的苦心可以理解,但是,由于忽略了自己面对的只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在无形中给孩子的身心加上了沉重的枷锁。由于心理发育的不健全,大多数的青少年都缺乏化解压力的能力。如果过早地把孩子暴露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会直接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另外,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来自父母、老师的期望,来自学习负担的压力,让这些正处于成长时期的孩子负重不堪。因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不在少数。这其中不乏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现状不满,并进行了很多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关注结果,对学习毫无乐趣可言。
亲子提醒
家长要有对孩子的基本保护意识,不要在孩子面前直接谈论目前社会上的种种负面,要帮助孩子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让他们学会感激生活,而不是一味地抱怨生活。另外,家长不要过多地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要让孩子明白,与结果相比,你更关注他付出努力的过程。
[个案四]
黄先生:
(新闻工作者,有个读三年级的儿子)
我家三代单传,自从宝贝儿子诞生后,全家人对他真是宠爱有加,“捧在手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家伙上学之后,我发现他干什么都是缩手缩脚的,对自己特别不自信。现在更是养成了一个怪习惯,拼命洗手,严重的时候,一天起码要洗十多次。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记者调查
黄先生全家十分宠爱这个小男孩,可以说是到了溺爱的程度,小男孩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下长大的。除了学习之外,家长们什么也不让小男孩干。
专家分析
黄先生儿子的问题出在家里人的溺爱上。对于孩子来说,过多地关爱只会影响他与生俱来的勇气,使他丧失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并变得不自信起来。黄先生的儿子患上了心理学中所说的“强迫症”,这种病症的原因是患者对自己不信任,总是怀疑自己不行。为了缓解心理的压力,他就拼命地去洗手。
亲子提醒
千万不要过多地帮助孩子,以免妨碍了他天生的勇气的发展。他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要相信他完全有能力爬起来。要从小训练他去独立应付困难的能力,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从一些小事入手。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放手让他去干一些事,并及时给予表扬。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