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如何正确使用氨基导眠能?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0-26 01:08:23
氨基导眠能(氨苯哌酮,氨鲁米特、氨基苯乙哌啶酮,aminoglutethimidum,AG或Elip ten)是巴比妥类药物的衍生物,原作为抗惊厥药物,用于抗癫痫治疗。近来发现此药还有抑制甾体激素合成的作用,长期应用可以导致肾上腺功能不足,从而起到“药物性肾上腺切除”的效果,又称为“内科肾上腺切除”。目前常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二线药物。
服用方法:氨基导眠能的常用剂量为250mg/次,每日2次;同时服用氢化可的松100mg (上午10时25mg,下午5时25mg,晚睡前50mg)。服用2周后,如无副反应,可改为氨基导眠能250mg,每日4次;氢化可的松25mg,每日2次。休 闲 居 编 辑
氨基导眠能对一般病例的有效率约为30%~50%,近似于三苯氧胺等其他内分泌疗法,对骨转移者疗效优于三苯氧胺;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例有效率约为50%~55%;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率为31%~33%。有效病例的平均生存期为11~17个月。经临床长期对照观察,氨基导眠能与肾上腺切除术或脑垂体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无差别⑧而且没有肾上腺切除术所带来的肾上腺功能永久性障碍,一旦停药后,不用再长期补充激素类药物。同时对肾上腺切除术后失效的病例,再用氨基导眠能仍可以获得部分缓解。
氨基导眠能的疗效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①年龄,主要对绝经后或双侧卵巢切除后患者,对绝经前患者基本无效;②雌激素受体情况,ER(+)者疗效高,Nemoto报告 ER(+)者有效,有效率为38%,而ER(-)或不明确者有效率仅为11%;③以往内分泌的治疗情况,以往内分泌的治疗有效者,采用氨基导眠能治疗有效的几率可能性大。Nemo to报告三苯氧胺治疗有效的病例,应用氨基导眠能治疗的有效率为37%,而三苯氧胺治疗无效的病例,应用氨基导眠能治疗的有效率仅为18%;④转移瘤的部位,软组织、皮肤及骨转移效果最好,疗效可达30%~50%,内脏转移疗效较差,不超过20%。
氨基导眠能的毒副作用略高于三苯氧胺,主要的副作用有:①疲倦、嗜睡和头晕,发生率约为36%;②少数病例用药后2周左右出现一过性皮疹,常伴有发热,发生率约为 22%;③消化道症状,14%的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等消化道反应,一般在治疗的7~14天出现,不需停药,4~5天即可自然消退;④此外尚可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体位性低血压、白细胞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等;⑤与用药剂量有关的副作用,如每天口服1000mg,约40%的病例有乏力、共济失调、头晕等,如果剂量大于1500mg,则所有病例都发生这些症状。
氨基导眠能作为一种有效抑制雌激素产生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应用于绝经后妇女的乳腺癌,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绝经前或绝经期妇女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法仍然首选卵巢切除术。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