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童谣,孩子的另类创作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2-26 22:12:25
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
优秀的童谣是孩子始于摇篮的教育。健康、幽默、通俗、上口的童谣,是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健康成长的好伙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它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道德观念,让孩子健康地成长。休 闲 居 编辑
但遗憾的是,这一有效而宝贵的德育载体近些年来却渐渐变了“容颜”,以至于被那些所谓的“灰色童谣”取而代之,给孩子的健康成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孩子们“灰色童谣”不离口,其实他们唱出了自己眼中的世界,他们的心是透明的。“灰色童谣”并非凭空而生,而是有着现实基础的,也就是说“灰色童谣”来源于“灰色世界”,而“灰色世界”正是大人们亲手制造的,孩子们热衷于“灰色童谣”本是大人的错,把账算到孩子们的头上,委实有些不公平。
大人专制是孩子们眼中的灰色
孩子们唱的诸如“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之类的童谣,这是不是一种真实存在呢?我想,任何一位老师或家长若有些反思意识,就不会否认歌谣所反映的内容属实。“师者尊,长者高”的意识,让家长和老师们成为专制之王,而“平等民主”的观念却又深入孩子之心,他们渴望平等的待遇,实际上却遭受专制压迫。面对不平等,孩子们自然没有什么反抗的高招,只能在嘴上唱唱而已,孩子们面对的现实是“灰色”的,在灰色中若大人想听到“赞歌”,我看是痴人之梦。所以说,孩子们的“灰色童谣”就是大人们制造的灰色世界,让孩子远离“灰色童谣”须老师和家长合力营造阳光世界。
我们没给孩子预备精神餐饮
提到这个问题,我不由得想起了现在的电视节目:适合孩子看的真是少而又少。商业利益淡化了社会公益,现在还有几家电视台为孩子们打造儿童剧目?不多!不然屏幕上就不会充斥“日本动画”了。电视如此,电影亦如此,同样,童谣创作也如此。我们在反对孩子们唱“灰色童谣”时,是不是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给孩子创作了多少“阳光童谣”呢?如果有,请随口列出名单来。孩子们的精神得不到“正餐”,只能自寻些“野味”充饥,大人们听见后就一味地说“脏脏脏”,说完了,还应给孩子提供些干净、高雅、符合时代发展、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新童谣。与其指责孩子乱唱一气,倒不如强化我们的童谣创作队伍,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不要惊讶孩子们的“玩笑”
大人们在一起,也会搞些笑话、幽默,为的是放松一下神经,图个乐而已。孩子们的幽默当然不会少于大人,他们在一起也有许多搞笑的东西,有些“灰色童谣”本不是灰色的。如“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这样的童谣实在是看不出有多么“灰”,仅仅是孩子们在搞笑而已,如果把这类搞笑的童谣也打入“灰色”之列,那孩子们的生活真的要成为灰色的了。
面对孩子口中朗朗的“灰色童谣”,家长、老师及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做出反思。因为,恰恰是因为我们,孩子才会以这种另类创作做出反抗。另一方面,也要容忍一些仅为幽默而创作出的童谣。“灰色童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成人社会的压制和不思悔改,那真的会由“灰色童谣”开始,以这种文化艺术的方式渗透入孩子的心里,令孩子的心理状态也变成灰色。(文/史 峰 责任编辑:三 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