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有一颗善良心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6-29 10:47:30
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树,必须以善良为根,正直为干,丰富的情感为蓬勃的枝丫,这样才能结出美丽善良的果子。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必须在童年时细心培养,否则难有效果。
我们常常听到母亲们的抱怨:孩子如何不关心母亲,有的甚至打骂母亲。母亲用血乳养育了孩子,孩子却忘恩负义。休 闲 居 编 辑
故事一:曾经有一个男孩,满口脏话,经常欺负女生,甚至对女老师也不恭,他的母亲也多次来校向老师哭诉,这孩子如何对她无礼。虽经老师教育,但收效甚微。看他的样子,瘦瘦弱弱,并不是那种天生一副野蛮相的孩子。原因究竟在哪里?直到有一天老师去家访才恍然明白。那天开门迎接老师的是他的父亲,老师便随口问了声孩子的母亲在哪里,他的父亲则轻蔑地说:“还瘫在床上呢,死猪婆!”父亲如此当着孩子的而且不顾有外人在场侮辱自己的妻子,怎么可能在孩子心中树起母亲崇高神圣的形象呢?孩子又怎么能很好地去尊重他周围的女性呢?老师愤怒至极,当着孩子,批评了他的父亲,这位父亲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感到惭愧和后悔,向妻子道歉,后来学会了尊重妻子。这个孩子的毛病也慢慢改掉了。
可以说,一个孩子假若没有善良,他的聪明、勇敢、坚强、无所畏惧等品质越是卓越,将来对社会构成的危险就越可怕。
故事二:有一次,一群六年级男生在厕所踢打一个有着明显智力障碍的五年级学生小新。小新本来就长得十分矮小,加上弱智,因此毫无抵抗能力。被踢翻在地上的小新瑟瑟地缩在墙角里,抱头哭泣。他的白衬衫上满是污秽的鞋印,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围观的同学很多。老师们震怒了。班主任立即叫来自己班上的参与者,进行了狠狠的批评和教育。
在孩子中这种恃强欺弱的现象非常普遍,只是这一次把这种行为演到了更加激烈的地步。这对一个毫无能力抵抗的残弱孩子实在是一种残暴的行径,是缺乏同情心、泯灭善良的表现。而学生们则普遍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无聊的行为。这说明我们在千方百计使孩子变得强壮的同时,忘记了在孩子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
查尔斯·赫梅尔说:“我们的星球,犹如一条漂泊于惊涛骇浪中的航船,团结对于全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人类未来的航船不至于在惊涛骇浪中颠覆,为了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地球之舟”合格的船员,父母朋友们,我们有责任培养好自己的小水手,让他们拥有勇敢、坚定、机智的美德,同时也让他们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懂得善良。同情、友爱、关怀……
故事三:马宇歌是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小记者。父母均为普通公务员。她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还脱不了一脸稚气,每天背着书包上学,课间和同学一道玩耍,放学后和同学一样回家做作业,有时还要帮妈妈做饭……她并不比别的孩子高大早熟,也不比别的孩子多两只手或两只脚,她的时间也不可能比别的同学更多,但她却比同龄孩子走了更多的路,见了更多的人,做了更多的事,也有着更大的知名度。
马宇歌的父亲叫马弘毅,马弘毅常常给小宇歌讲故事、讲历史。小宇歌至今保存着两块珍爱的徽章,一块上面写着“博爱”,一块上面写着“天下为公”,她常常将它们别在胸前,那是小时候爸爸送给她的,爸爸希望她长大成为一个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告诉宇歌,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像孙中山先生等志士仁人一样,以天下为己任。
上学后的宇歌,在学校里乐于助人是出了名的。只要班上有请病假的同学,不管晚上放学多迟,天气多恶劣,宇歌都要去同学家帮助他(她)将落下的功课补上。但有一次,宇歌自己病了,却没有一个同学主动来看她,这使善良的宇歌非常伤心,父亲最懂女儿的心思,他严肃地抓起宇歌的手告诉她:咱们不应计较别人对你的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而付出,而是为了让这社会更美好。
宇歌从小就受到父母这样的教育:对人要真诚、热情、礼貌。邻居唐爷爷是位退休老教师,已有80高龄,宇歌第一笔稿费,就为酷爱书法的唐爷爷买了两支毛笔。每次老人出去购物,只要遇上马弘毅,马弘毅总要主动下车帮老人一把,宇歌耳濡目染,每次遇到唐爷爷就主动上前搀扶,帮爷爷拎包。宇歌就是凭着她的爱心打动了人们的心,结交了数不尽的朋友。
马弘毅说,小宇歌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原先只是一张白纸,她的好品质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父亲只是起了个启发熏陶的作用。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学会善良,我们的建议是:
·父亲要尊重并爱护妈妈。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爱”的教师,孩子正是从父母彼此相爱、忠诚相待那里感受到家庭之爱,并且学会爱别人。父亲尊重并热爱你的妻子,教育孩子热爱并尊重他的母亲,因为孩子正是从爱母亲开始扩大到爱老师、爱科学、爱他人、爱祖国的啊!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去爱别人的。
父亲对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对母亲的态度。从父母恩爱、彼此尊重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他们对家人温和亲爱,对外人也谦让有礼。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当一年级新生入校时,总要在校门口悬上大幅红字标语:“孩子,请爱你的妈妈!”因为“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亲。”爱妈妈是“爱”的萌芽,“善”的开始。父亲教孩子尊重妈妈,不要对妈妈高声大嚷。不要嫌弃妈妈的唠唠叨叨——因为这也是妈妈的爱。父亲教孩子关心妈妈,关心妈妈的身体,体贴妈妈的困苦,在妈妈遇到困难的时刻,站在妈妈的身旁说:“妈妈,不怕,有我在这里。”父亲教孩子感谢妈妈,感谢妈妈为了他付出了自己美丽的青春和宝贵的一生。如此可以培养孩子细腻温柔和爱心。
·把善良的根植入孩子的心中。
父母对周围人应表现出真挚的同情,并帮助我们身边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父母还应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要热忱支持孩子的“献爱心”活动,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学校、社会经常举行为希望工程、为身边不幸的同龄人献爱心的活动,父母应支持和参加。
·父母要学会关爱孩子。父母先学会关爱孩子,才能让孩子关爱别人。可以有以下几种办法:
随时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发展的状况与需要。
尊重孩子的个性,维护他的自尊与荣誉感。
给予孩子的种种帮助与作为,必须具有正面的意义。
确实了解孩子以后,才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协助。
无论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跟孩子谈天,建立亲密的感情。
透过语言动作,让孩子知道你的关爱。
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给予赞美,对他们的错误及时批评指出。
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困难,让他们有机会帮助父母。
让孩子感到受父母的重视,信任孩子,在可能范围内,允许他自由发展。
父母要跟孩子一起学习,一块成长。
不要轻易用物质来弥补未能关怀孩子的内疚。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人们发现,幼年、童年饲养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心地比较善良。相反,从小没有接触过小动物的孩子会感情冷漠。特别是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表现为冲动易怒,出口伤人,行为残忍,并且会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之,缺乏同情心的心灵坚冷如石。为了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丰富细腻的感情,年轻的父母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孩子饲养小动物。在马克思不太宽敞的家中,就喂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鸟、猫、狗等,只要孩子想养,父母都允许。没有同情心就没有善良。没有善良就没有人道。父母有责任培养和保持孩子的心永远善良、柔软。同情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富于同情心的人善于了解别人的处境,随时准备从道义上、行动上支持别人,从内心深处关心人、同情人。没有同情心的人,他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在他的心目中不会有他人幸福的概念,他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