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真理不“听话”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30 15:48:07
成长的烦恼休 闲 居 编 辑
Sam闯祸实况1
某一天中午,佟阿姨把2岁4个月左右的Sam从儿童之家接回来,在主卧室的卫生间洗澡。Sam这些天对淋浴喷头特别感兴趣,总是抓在手里恋恋不舍。“Sam要玩儿这个(喷头),玩儿一会儿会儿。”我把浴帘挂好,让他坐在浴缸里玩儿。平时我们也经常让他在很浅的浴缸水里玩儿个痛快,要出来时就叫我们。
我在外边和阿姨吃饭,不时听到浴室传来Sam的捧腹大笑。过了一会儿,他叫:“水都流出来啦!”我去看,见他把喷头对着浴缸的墙,水流出了浴缸外,流进地漏。我没管他,回到餐厅。下一次他叫,我再去看他,哇!不得了,这小家伙拿着喷头对着浴室喷,整个浴室一片汪洋,已经开始流向卧室。我赶紧脱光脚,迈进水里,关上水龙头,把Sam递给站在卧室的阿姨,开始收拾浴室。Sam裹在干毛巾里,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的成果,看妈妈怎么拧泡湿的浴垫、怎么把水推进地漏。
整个过程中,我和阿姨没有大呼小叫、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批评Sam。
Sam闯祸实况2:
他站在我坐的条凳上,伸手去够餐桌旁的柜式空调机的叶片。因为旁边隔着东西,不好够,他爬下去,绕到桌子另一边,搬出一只凳子,爬上去。他站到凳子上,踮着脚去够叶片,感受里边传出来的凉风,把叶片推上去、扒下来。我去扶他的腰,他扒拉我的手,说:“妈不扶Sam。”
我说,“妈必须扶Sam,因为这样比较危险,妈妈要保护Sam。”
“妈走,妈不扶。”
“你不要妈扶,妈就把你抱下来,你就不能在凳子上玩儿了。”
以前这样的讲条件,Sam都能答应,但是今天他特别固执:“妈走,妈不扶Sam。”
我把手从他身上拿下来,环着他的腰扶在桌子上:“妈没有扶Sam啊,妈扶桌子呢!”
“妈走,妈遛弯儿去。”Sam仍然不屈不挠。
“哎,Sam,你站在这儿是要玩儿空调呢,还是要跟妈打架?”
Sam听到了新鲜词儿,当然要重复一遍:“跟妈打架!”不过动作还是在玩儿空调。
没几分钟,他的注意力就从空调转移到餐桌上的干花……
我不知道别的妈妈遇到同样的情况,是不是已经直截了当地说了N个“不行!别动!”甚至发了脾气、打掉孩子的手。反正我比较“惯”着Sam,他想干什么,只要没危险,就都可以;我不要他做的事情,就想一些别的办法来阻止他,而不是直接拒绝他。
不要老实宝宝
抚养Sam这样精力充沛、爱玩爱动的孩子,我们要有非常的耐心、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精神,更费心思,但是我们也从中得到无比的快乐。经常听到一些孩子的看护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带,羡慕谁谁的孩子“多老实!”说实在的,给我一个老实的孩子我也不要,我宁肯要一个淘气的。老实的孩子多半是受到管束压制的孩子,他之所以老实,是因为被压抑得“失去了生活的激情”。
老实的孩子不给家长找麻烦,但是也被家长剥夺了好奇心和创造力。儿童之家的老师说,她们见过的老实孩子,怕生人、怕运动、怕外界、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老师不叫,他就呆呆地坐着,不知道该干什么。这样的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不会好——什么都不让动,孩子失去了求知欲,工作后也无法担任要职——不让自己做主,也自然没有责任心。到那个时候,家长又会呵斥他“怎么这么没出息!”却一点儿也没有想到,孩子的状态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很多家长,似乎永远生活在一种自相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们不耐烦孩子的活泼好动,想方设法压迫、约束孩子的活动;另一方面,他们却又要求孩子“求知”、“好学”、出人头地。他们无法忍受孩子到处“乱”摸的小手,恨不能拿绳子把它们捆起来,他们不允许孩子自己做事情,只想让孩子老老实实呆着不动弹,而后又把大量的印刷品摆在孩子面前,要求孩子“学习”。
来自宝宝内心的力量
孩子其实是在不断地运动中成长、学习的。每一个孩子的身体内,都有一股不可遏制的成长的动力,推动着他们对一切事物产生好奇心、根本无法控制自己探索、触摸和攀爬的冲动。孩子的每一“动”,都是一个学习的经历,都在满足他成长的需要。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并不意味着安安静静地坐在桌椅前看书,成长也不能够在静止不动中发生。“儿童的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抑制儿童的活动,等于抑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成长。
儿童之家的老师在评价Sam时经常说,因为Sam没有受到过任何压抑,他有坚实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我们能够感受到,Sam的内心有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
不要试图控制宝宝
只是,Sam内心的这种力量,会让坚持传统教育理念的人倍感头疼。Sam两岁十个月左右,我们家搬离原来居住的小区,搬到郊外。两个月之内,新阿姨换了三个,都反映“这孩子不听话,个性太强,太难带。”
儿童之家的园长听到这样的言论不禁感到莫名其妙:“Sam是多么容易带的孩子啊!”继而她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肯定都想控制Sam,遭到失败,所以抱怨他不好带。”
的确,这些阿姨不约而同有一句口头禅:“听话!你怎么不听阿姨的话?你这个孩子怎么不听话?”
……
阿姨们频频说“不”的理由是为了保护Sam不出意外。但是保护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剥夺他的生活乐趣。大人们总是虎视眈眈地盯着孩子,告诫他不要动这个、不要摸那个,其实没有必要。孩子只对自己力所能及的玩具感兴趣,你这么紧张,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他的好奇心,你不让他碰的东西,他偏要去碰一碰。
Sam会爬了、开始到处摸索之后,我就把家里一只柜子腾出来,把易碎物品挪走,留下一些纸盘子、茶叶盒什么的,告诉他这是Sam自己的柜子,可以随便处理里边的物品。Sam有一阵子经常把柜子里的东西倒腾出来,再认真地一件一件按原样放回去,这正是他秩序感萌芽的表现。如果他打开别的柜子玩儿,我会告诉他:“这不是你的柜子,你有你自己的柜子,你去整理吧。”Sam听言就会欣然前往。偶尔Sam接触到我们不愿意他碰的东西,一般告诉他不要动就可以了,如果他坚持,而且是有危险性的东西,我们会坚决把他挪开,并且想办法吸引走他的注意力。因为我们很少对Sam说“不”,真说“不”的时候比较起作用。
成功地教养孩子,需要大人时刻开动脑筋,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既智慧地满足孩子成长中的需要,又保护孩子不受伤。当必须对孩子说“不可以”的时候,我建议妈妈们不要站着、居高临下地勒令孩子,而是蹲下身来,搂住孩子,亲吻他,温柔地告诉他,这样做“不可以,因为……”
当孩子从你的眼光、语气和动作中读到充盈的爱,他平时很少听到你反对他,他又是那样五体投地地爱着你,他怎能不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他本能的顺从状态呢?
文/小巫-
(编辑:雨薇)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