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颈椎病研究有进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2-06 03:12:47
本报讯(记者时仲省)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骨外科,通过对脊髓型颈椎病10多年的系列研究,对手术体位、麻醉、手术方法和术后固定等进行了多种改进,获得较好疗效。最近这项研究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脊髓型颈椎病是中老年的一种多发病,致瘫率高。河南医大一附院骨外科孔抗美教授等从解剖学、影像学、麻醉和手术方法等方面,对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深入研究。他们通过对60例正常人和100例患者的椎体对比观测,发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椎管矢状经”与“椎体矢状经”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证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以往颈椎病后路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病人神志处于昏迷状态,肌肉松弛,术中操作易造成脊髓损伤且难以发现。孔抗美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改用耳针药物复合麻醉,病人术中清醒,可与医生配合,避免因气管插管改变颈部体位而引起的呼吸抑制,也有利于防止术中脊髓损伤。此外,还将颈椎后路手术时患者的体位由卧位改为坐位,防止了胸廓受压引起的呼吸困难,并使手术视野更为清晰。在前路手术中,采用椎体间关节自体旋转植骨,减少了髂骨取骨量及术中出血。在后路手术中,加用活页侧椎板间植骨隔合方法,可防止椎板塌陷。 颈椎病手术后,为做好外固定,孔抗美等设计出一种“可调式颈固定器”,便于观察术后颈部有无血肿形成,减少压疮的发生率。这种“颈固定器”已获国家专利。 采用改进后的麻醉、手术和固定方法,至今已有200多例颈椎病患者接受手术。经几年随访观察,这种新方法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也较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