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硬化进展期的治疗研究有哪些进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2-12 16:27:32
新近对胶原代谢的研究,认为肝内Ⅰ、Ⅱ型胶原几乎等量存在,处于合成和分解的动态平衡,在病变早期新胶原合成增加,而晚期胶原合成可正常或增加,但降解明显减少,因此,在疾病的早期要采取适当的治疗,可能有助于肝纤维化的逆转。目前有关抗肝纤维化治疗报道较多,但大多数停留于实验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1)秋水仙碱:有报道采用1mg/d,每周用5天,长达5年及10年,能显著改善症状,增加病人的存活率,且未见明显的副作用,其5年及10年好转率为46%及30%,对照组为18%及14%,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的有效率为66.7%。其主要作用为抗炎和诱导胶原酶的合成和分泌,促使胶原的分解,增加胶原的活性,降低胶原的关联作用。休 闲 居 编 辑
(2)前列腺素E(PGE):根据PG与肝脏的实验研究,认识到肝脏生产PG的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慢,但在肝脏受损时产生PG的速度加快,肝细胞膜上有特异的PG结合点,对PGE有相当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中维法等观察到PGE2可预防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大鼠肝损伤。PG可稳定溶酶体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PGE2可缓解平滑肌痉挛,使血管扩张,而使肝血流量增加,肝动脉和门静脉压降低。PGE在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的治疗中,可纠正异常的T细胞亚群,即T
3、T
4增加,而T
8下降。采用PGE
150~200μg/d或隔日用药,经10~30天治疗后,可使重症肝炎的病死率下降,但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仍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3)干扰素(Interferon):对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治疗,可防止疾病的慢性化。有报告采用β-干扰素治疗7例,对照组14例,1年慢性率分别为36%及100%,追踪18个月其中22%及10.0%肝功能不正常,揭示肝炎的急性期采用干扰素治疗,对预防疾病的慢性进展有益。动物实验证明对血吸虫病感染的大鼠用γ-干扰素治疗4周,通过组织学及全肝胶原测定,胶原沉积较对照组减少,故认为γ-干扰素有抑制纤维化的作用。
(4)青酶胺:为一种含有硫基的重金属络合剂,具有抑制胶原合成,使胶原溶解从而减少肝内纤维化的作用。采用该药0.3~0.9g/d,6~9个月为一疗程,可改善肝豆状核变性病人的肝功能,并可逆转神经系统的症状。
(5)马洛替酯(Malotile):首次(1983年)由日本作者报道该药有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能防止四氯化碳和蛋黄所致的鼠肝纤维化的沉积。以后又有作者采用该药治疗39例肝硬变病人32周以上,复查患者血清一系列肝纤维化的指标如PⅢP、脯氨酰羟化酶活性明显下降,同时蛋白提高,转氨酶、胆碱酯酶活性明显改善。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肝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及抑制纤维母细胞迁移及增生有关。国产马洛替酯目前正在临床使用观察阶段。
(6)中药治疗:许多中药具有防治肝纤维化作用,如丹参、田三七、桃仁、冬虫夏草、汉防己甲素,方剂有强肝软坚汤等,均有待更多的深入研究。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