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损伤后对侧大脑皮层运动区突触重组有何意义?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16 05:16:24
临床观察表明,面神经修复术后或其他病变,如贝尔氏面瘫,功能恢复不完全而发生的面肌联带运动与大脑皮层运动区突触重组有关,其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索此问题,英国Laskawi设计了以下实验:成年雌性大鼠10只,分为实验组(6只)及正常对照组(4 只)。实验组动物通过手术切断右侧包括耳后神经在内的面神经干,神经干近端放置于金属夹内,造成面瘫模型,面瘫后4及24小时处死动物采集标本。切取面神经大脑皮层投射区( Ⅰ~Ⅵ)脑组织块,透射电镜下观察皮层运动区神经突触,计溶酶体数。结果表明:实验组面神经损伤后4小时,对侧相应大脑皮层投射区神经突触重组明显增加,神经突触前成分与突触周围的星形神经胶质互相交错,这些改变在正常对照大鼠很少见。突触前及突触后成分内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及其残体数量显著增加。上述改变在所有的面神经投射区均可见到,但以Ⅰ~Ⅴ区明显。尽管溶酶体的改变也出现在抑制型突触中,但突触重组现象在兴奋型突触中更为多见。面神经损伤24小时后,溶酶体数量降至正常对照大鼠相似的水平,认为:星形神经胶质标志物不仅在相应运动皮层,而且,在两侧大脑半球更大范围内均有变化。因此,星形胶质细胞及突触重组的反应性改变对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