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时临床上如何应用瞬目反射(BR)?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1-17 19:08:56
⑴末梢性面神经麻痹
反射弧远心路的面神经受损伤时,无论刺激左侧还是右侧,均出现患侧BR障碍的现象,严重缺乏神经支配者的反应电位完全消失。轻度受损和处于恢复过程者,可见到潜伏期延长和振幅减小。休 闲居 编 辑
BR检查用于末梢性面神经麻痹,特别是颞骨内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时,最好也要进行神经兴奋性检查(NET)、诱发肌电图检查(EMG)等电诊断法的检查。将上述检查法综合起来进行结果判断分析,可以正确诊断麻痹早期的颞骨内面神经病变的程度。面神经在发生变性之前,如BR恢复可以诊断预后良好,同时进行电诊断法检查综合判定其意义更大。
古田等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从发病开始检查BR,发现发病后10日以内,如能出现R
1,表明预后良好。2~3周以上R
1R
2还没有恢复的病例,提示预后不良。第3、4周R
2再出现的病例中,完全恢复者较多。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发病后2~3日内可以出现正常反应,但随着病情加重,反应也逐渐消失。BR消失而后又恢复时,多数是R
1比R
2先恢复,或者R
1R
2同时再出现,再出现时的反应是 R
1R
2二者的振幅变小,潜伏期延长。在治疗经过的观察中,R2潜伏期推移是很重要的指标。通常情况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即使预后良好者,R
1潜伏期的延长也约有4周不变,3~ 4个月才能恢复到正常值。该法还应用于推测中耳手术术前面神经存在潜在性病变。
BR检查对小脑桥脑角部肿瘤,特别听神经的诊断是很有用的。在引起面部表情运动障碍之前,可以看到R
1出现异常。随着肿瘤的增大,R
1R
2的潜伏期延长,振幅变小,最后反应电位消失。肿瘤超过15mm时潜伏期延长,肿瘤大小与潜伏期延长呈正相关。
面神经核性麻痹,属于末梢性麻痹型,在BR上见不到特异所见。
⑵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核上性麻痹者,R
2出现变化,而R
1不受影响,甚至出现亢进现象。这是因为反射弧是受丘脑、大脑皮质的影响。而R
1的反射弧只限局于桥脑部。但出现肌萎缩时振幅也变小。因此,在发病后一定时期内,BR检查可以鉴别核性麻痹。
⑶面肌痉挛征
因为该征面神经的兴奋性高,即使反复检查也不易引起“适应性”,反射阈值也低。因肿瘤压迫面神经而引起面肌痉挛者,其R
1、R
2的潜伏期延长。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