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唇舌水肿-面瘫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氏综合征MRS)?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1-19 17:35:10
此征又称面部复发性水肿—贝尔氏麻痹—折皱舌综合征、Melkersson氏综合征。首先由 Melkersson氏于1928年提出。表现为反复出现的面神经瘫痪和面部肿胀,合并皱襞舌。
反复出现的面神经瘫痪MRS病因至今不明,据推测:可能与自主神经障碍有关;同时,因血管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小血管收缩,扩张异常,而出现水肿。有人提出免疫学说,认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可诱发本病。本病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国内至今已报告了20多例,典型三联征少见,不完全型相对较多,属隐性遗传。休 闲居 编 辑
Melkersson氏综合征病理改变,一为肉芽肿型,表现为肉芽肿,为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周围有Langhan氏巨型细胞;一为淋巴水肿型,表现为皮肤和皮下组织水肿,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甚至肌肉组织可被水肿和变性的结缔组织所代替。面、口唇活检为非特异性细胞内水肿,上皮增生,皮内淋巴血管扩张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有人观察到尚有另一种病理改变,表现为朗罕氏细胞散在分布的非增生性肉芽肿,而前者归为水肿型,后者归为肉瘤样型。
MRS多在儿童或青春期发病,颜面肿胀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非凹陷性,常累及上、下唇、颊、舌、颏),间隔几天、1周或数十年出现周围性面瘫和折皱舌,除此之外,还可表现为巨舌,舌肉芽肿样变可转为白斑甚至癌变。也有学者认为:患者常发病于10岁之前。无性别差异。14例中男女各半。只3例发生在10岁之前,14例都有轻重不同程度的双侧面神经麻痹,有皱襞舌者12例,有面部肿胀病史者9例。症状表现在一侧或双侧轻重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瘫痪,一侧或双侧的面部肿胀,皱襞舌。面神经瘫痪多发生在面部肿胀之前,有的发生在面部肿胀之同时或以后,面神经瘫痪在反复发作之后乃持续存在。有的出现味觉丧失。当面神经瘫痪不完全恢复时,可出现Marin Amat氏综合征。
面部肿胀常突然发生,持续几小时,长者可达3~4周。肿胀也反复发作,2~3次复发之后可持续存在。面部肿胀之时,患者自觉发胀。面部肿胀常发生在上唇,以后波及下唇、舌、颊、颏、鼻、眼、睑、齿龈、咽、软腭、前额、颊部粘膜。可为一侧(图76),可为双侧。肿胀之唇可出现裂纹。
面部肿胀患者之皱襞舌乃与生俱来。正常人0.5%~5%有皱襞舌,Melkersson氏综合征患者30%有之。舌之皱襞有者横行,有者纵行。舌之乳头可能萎缩,也可有味觉丧失者。
可伴有其他神经症状,如视神经萎缩,眼球运动障碍,面部感觉障碍,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等。有时可伴有其他部位的水肿以及泪腺唾液的分泌紊乱,味觉障碍,角膜炎,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血管异常,眼球突出,三叉神经痛及偏头痛等。尚可伴有低热及轻度全身症状。诱发因素为受凉、劳累、感染等。
应与Melkersson氏综合征鉴别之疾病,一为肉芽肿性唇炎,其病理改变二者相似,但肉芽肿性唇炎无脑神经受累之根据,亦无皱襞舌;一为蕈样霉菌病,其面部亦有肉芽肿样改变,少数患者也可有脑神经受累,但因其为淋巴瘤的一种,故在其他部位(如皮肤)可发生改变。
治疗方面,可应用类固醇类药物,同时辅以局部理疗;对于较顽固者加用免疫抑制剂,均可收到较好疗效。除此之外,对于高度肿胀者可行外科治疗。麦角胺制剂及左旋咪唑并卡介苗皮肤划痕和CO
2激光扩束照射亦有一定疗效。本病预后较佳。反复发作之后,也可能持续存在面神经麻痹。
病例 患者男性,19岁,战士,于1990年8月15日来诊。于同年5月,无明显诱因首次出现左侧颜面部发麻,肿胀,范围从左眼睑到下唇,同时伴有左侧面肌无力,左侧口角下垂,流口水,经针灸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来诊前10天又出现上述症状,针灸治疗效果不佳。既往体健,家族中无同类病人。查体:血压15/11Kpa,体温38.5℃。左侧面部皮肤紧张、发亮、稍发红,左眼睑口唇水肿明显,左颞部隆起。因水肿而显左眼睑下垂,左咬肌及口轮匝肌力弱,张口下颌偏右,口唇闭不紧,左额纹及鼻唇沟变浅,伸舌居中,舌肌可见皱襞,余神经系统检查(-)。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4mm/h,抗链 “O”、血CPK、LDH正常,血IgG、IgM、IgA补体正常,抗核抗体及LE细胞(-)。蛋白电泳,血糖及肝肾功能正常。脑脊液压力,常规及生化、免疫球蛋白正常。头CT、EEG、EKG均无异常。左颞及唇皮肤病理活检:真皮和皮下组织浅层少数毛细血管和细血管周围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慢性炎症。治疗:氟美松1.5mg,日3次口服,辅以地巴唑及病毒灵,局部给予低频电疗,2周后痊愈,追踪一年无复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