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治疗痢疾时应注意什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3-26 09:50:43
痢疾为患,无论虚实,肠中总有积滞,而气血失于流畅,故去滞、调气、和血为治疗痢疾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具体应用时,又须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灵活变化。本病初起,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粘液,舌苔黄腻,脉弦滑而实者,多为实证、热证,治宜清热化湿解毒,兼以调气行血导滞,忌用收涩止泻之品,如罂粟壳、牡蛎、龙骨、诃子之类,以免关门留寇。若下痢兼有寒热身痛等表证者,治宜外疏内通,应配合解表剂。若见嗳腐吞酸,脘闷不食者,为痢夹食滞,可配合导滞药,以消导积滞。若热毒壅盛,发病急骤,下痢鲜紫脓血,甚见烦躁、昏迷及痉厥者,为疫毒痢,治宜清热凉血解毒,辅以开窍镇痉。如湿热疫毒蕴结肠中,上攻于胃,致胃失和降,受纳无权而成噤口痢者,治宜清热解毒,和胃降逆。下痢日久,多为虚证。若属脾阳不振,寒湿停滞于中焦者,治宜温中理脾。若属久痢不止,脾肾虚寒,关门不固者,治宜温补固涩,忌用攻伐之品。若日久下痢无度,呕不能食,脉虚气弱者,治宜补脾健胃,益气固脱。若下痢时发时止,经年不愈,则为休息痢,多因治不及时,或治不得法,止涩太早,以致正虚邪恋,治宜扶正祛邪。
总之,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初痢多见实证,久痢多见虚证,如反复发作之休息痢,则多见本虚标实证。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应明确掌握祛邪与扶正的辩证关系,并以兼顾胃气为本。休 闲 居编辑
本病的症状特点,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急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慢性阿米巴肠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肠吸收功能障碍等。当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本病症特点相符时,均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