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还常选用哪几类抗生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6-29 15:43:26
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除了经常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等抗生素外,经常选用的抗生素还有以下几类:
(1)氯霉素类:本类药物是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因分子中含有氯而得名。抗菌的机能是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后者作用较强。对立克次氏体也有抑制作用。氯霉素在体内代谢大部分是与葡萄糖醛酸相结合,其原形药及代谢物迅速经尿排出,口服量的5%~15%有效原形药经肾小球过滤而排入尿中,并能达到有效抗菌浓度,故常用来治疗尿路感染。但本类药物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新生儿与早产儿剂量过大可发生循环衰竭(灰婴综合征) ,故本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避免重复疗程,在开始治疗前应检查血象,随后每48小时再查血象一次,治疗结束后还要定期检查,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休 闲居 编辑
(2)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共同的基本母核,属快速抑菌剂,在高浓度时也有杀菌作用,基本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DNA的复制。本类药物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广泛,对立克次氏体感染和斑疹伤寒、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有良效,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感染、百日咳、痢疾、肺炎杆菌所致的尿道感染,可用新四环素作次选药。不过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
(3)大环内酯类:本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12~16碳内酯环共同化学结构的抗菌药,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主要用于对青霉素耐药和过敏的病例,其基本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由于药物主要经胆汁排泄,胆汁中药物浓度较高,约为血浆浓度的10倍,仅少量药物(12%)由尿排泄,因此,在治疗尿路感染时使用较少,但红霉素对L-型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有效,乙酰螺旋霉素在前列腺中浓度较高,可用于前列腺炎诱发的尿路感染。为避免胃肠反应、肝损害等副作用,一般每日给药1~2g,分4次服用。
(4)多粘菌素类:包括多粘菌素B及多粘菌素E。粘菌素是多肽类抗生素,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变形杆菌除外)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对绿脓杆菌很敏感。本类药物主要由肾脏排泄,但有肾和神经毒性,其中多粘菌素B较E尤为多见,症状为蛋白尿、血尿等,故使用时应慎重。据报道,本类药物与庆大霉素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