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腹痛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05 08:06:32
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有称为“胞阻”的。
“胞阻”首见于《金匾要略》:“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按其原文,胞阻具有腹痛与下血征候,但后世医家有认为胞阻即妊娠腹痛,不伴下血证。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孕妇腹痛,名为胞阻。”本节论述的妊娠腹痛,接后世的说法,不伴有下血证。
【病因病机】休 闲 居 编 辑
产生妊娠腹痛的机理,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如《金匮心典》说:“胞阻者,胞脉阻滞,血少而气不行故也。”临床常见的则有虚寒、血虚和气郁等。
1.虚寒 胞脉系于肾,如阳气素虚,妊娠以后,肾阳益虚,阳虚则阴寒内盛,以致子脏寒,寒则血凝气滞,故小腹冷痛。
2.血虚 素体血虚,妊娠以后血聚养胎,阴血益感不足,血少则气行不利,以致胞脉受阻,因而腹痛。
3.气郁 肝主藏血,而司血海,宜于条达。孕后血聚于下养胎,肝血较虚,肝气易郁,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以致胞脉受阻而疼痛。
【辨证施治】
1.虚寒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腹冷痛,面色恍白,形寒肢冷,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偏虚,阴寒内盛,阳气不能外达,故面色恍白,形寒肢冷。阳虚胞宫失于温熙,则小腹冷痛。肾阳虚,不能上温脾阳,脾失健运,故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均为虚寒之象。
治法: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方药:胶艾汤(《名医方论》)加杜仲、巴戟、补骨脂。方中四物、阿胶养血安胎。其中川芎、当归性温味辛,补而不守,能行血中之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艾叶暖宫散寒。加杜仲、巴戟、补骨脂温肾补阳,使阴寒得散,气血流畅,则腹痛缓解。
2.血虚
主要证候:妊娠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舌淡红,苔薄,脉细滑。
证候分析:由于血虚气滞,经脉失养,胞脉受阻,故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血虚不能上荣于巅,则头晕目眩;不能外荣于表则面色萎黄;不能内养于心则心悸怔忡。舌淡红,苔薄,脉细滑均为血虚之象。
治法:养血行气,缓急止痛。
方药: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去泽泻。 方中当归、川芎养血和血。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能行血中之滞。白芍养血敛阴,缓中止痛。茯苓、白术健脾和中,以益生化之源,源盛流畅,则腹痛自除。
3.气郁
主要证候:孕后胸腹胀满疼痛,以两胁尤甚,嗳气吐酸,烦躁易怒,苔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肝脉布于胁肋,上胸贯膈,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经脉受阻,故胸腹胀满疼痛,以两胁尤甚。肝气宜于条达,肝气郁结,故烦躁易怒,嗳气吐酸。肝气犯脾,脾不化湿,故苔薄腻。脉滑为妊娠脉象,弦者为肝郁气滞所致。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理气行滞。
方药:逍遥散(方见月经前后不定期篇)加苏梗宽中行气安胎。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