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卫生厅(局):
现将《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提纲》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提纲,结合实际,贯彻执行。本提纲可印发至县、团级。
2004年7月26日
休 闲居编 辑
报: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解放军总政治部
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提纲
艾滋病是一种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我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研究制订防治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开展健康教育,落实防治措施,加强患者救治,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传播和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防治工作还存在宣传教育不够广泛、疫情监测不够落实、干预措施不够普及、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防治力量薄弱、技术手段欠缺、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防治工作认识不够等问题。
一、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一是艾滋病流行态势较为严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84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青壮年为主,大多在农村,局部地区正面临集中发病和死亡的高峰。从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规律看,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虽然我国成人感染率不到0.1%,还处于低流行态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已居亚洲第2位,全球第14位。特别是近年来艾滋病病例报告数一直在增长,而且流行的危险因素还广泛存在。
二是艾滋病流行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已经显现。迄今为止,艾滋病还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与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卖淫嫖娼、注射吸毒等社会问题紧密相关,预防和控制的难度很大,不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庭的医疗费用大大增加,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有的因为社会歧视而失业或失学、农产品卖不出去,收入大大减少,许多家庭一贫如洗,甚至家破人亡。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医疗救治压力越来越大,消耗了巨大的卫生资源,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引发了救治关怀患者、照顾孤儿寡老、消除社会危害和维护群众健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是初步摸清了疫情,并向国内外公布,防治工作处于既有内力驱动又有外力拉动的局面。应该说,当前防治艾滋病既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企盼,也处在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之下。这种既有内力驱动又有外力拉动的局面,要求我们勇于直面疫情,以对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扎扎实实做好防治工作。
四是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变化需要我们更加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不良性行为、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针对这一新的变化,一些地区开展了推广使用安全套、在注射吸毒人员中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仅仅是试点,范围也不大,而且人们的认识也不尽一致。推行这些干预措施还存在认识上和工作上的障碍。我们不能犹豫不决,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坚定不移地推行这些有效干预措施,防止艾滋病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五是迫切需要营造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国务院在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性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目的是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大对地方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防治工作的协调及联防联控的力度。地方各级政府也逐步认识到艾滋病流行的危害性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经过多年的实践,一些地区特别是疫情严重的省份已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但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机制还需要完善,恐惧艾滋病、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现象依然存在。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机制,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我国目前正处于防治艾滋病的关键时期,时机稍纵即逝。如果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防治工作,完全可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反之,如果防治不力,任其发展,错失良机,后果将十分严重。然而,当前的防治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存在对艾滋病大范围流行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对其流行的危害性及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高、对有效防治机制的探索不够等问题。如何抓住机遇,切实做好防治工作,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兴亡的大事,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必须本着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借鉴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开放务实,积极探索的精神,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
艾滋病防治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温家宝总理指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高度重视,已经研究并作了部署。必须实行责任制,加强防治规划、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技术措施、依法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注意总结成功经验,真正把这件关系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务院制定了《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建立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对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03年,我国政府就艾滋病防治工作向国际社会郑重做出了“五项承诺”,提出了对农村居民和城市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对自愿进行艾滋病检测的人员免费开展咨询监测、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对艾滋病病人家庭提供经济救助等“四免一关怀”政策,切实有效地落实救治关怀措施;2004年,国务院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坚持预防为主、实施综合治理,加强疫情监测、规范疫情报告,落实救治政策、做好药品供给,加大投入力度、保障防治经费,开展关怀救助、加强病人管理,开展国际合作、提高防治水平等一系列防治措施。从中央到地方,一个重视、关心、支持、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三、全面深入地推进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和救治关怀工作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的传播有三个途径:一是血液传播(包括采血、输血和共用针管注射毒品),二是不良性行为传播,三是母婴传播。人们正常的生活接触,如握手、一起工作、共同用餐、共用生活用具等不会传播艾滋病。虽然我们还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但只要充分认识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约束和抵制不良行为,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救治关怀,不仅可以延长他们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大减少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而且有利于解决艾滋病带来的社会问题,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一)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首要环节。宣传教育工作要以村镇、社区、学校以及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为重点,要帮助人们消除恐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动员社会消除歧视、关爱艾滋病患者。一要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流行特点、防护知识,使群众了解哪些行为传染艾滋病,哪些行为不传染,教育群众积极参与预防控制工作,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二要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进行自重、自爱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主动配合防治工作,多做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事情。三要宣传党和政府防治艾滋病的政策和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了解我们的态度和所做的工作,争取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四要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提高知晓率。新闻宣传、卫生、教育、公安、农业、铁路、交通、民航、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团体要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做好系统的、针对性强的、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要调动基层防治人员、公众人物、志愿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种传播、教育和干预的有效形式,更加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全民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的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宣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范,建立健康的行为,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同时,反对社会歧视,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严格控制血源性传播。
血源性传播是最具危险的艾滋病传播途径。通过加强血站建设和管理,规范采供血行为,坚决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因采供血传播艾滋病的问题已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近年来,个别地方仍出现采供血引发艾滋病传播的问题,一些地方还有“血头”、“血霸”组织非法卖血。为了彻底杜绝因采供血传播艾滋病,必须进一步加强血站建设和规范血站管理,继续利用国债资金把血站建设好,在县及县以下原则上不设血站,疫情较重的县不设单采血浆站。要完善血液制品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要落实监管措施,认真清理整顿采供血机构,并做好经常性监督检查。要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和“血头”、“血霸”,除恶务尽。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大力倡导无偿献血,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健康适龄人员自愿参加无偿献血,提高无偿献血率。
(三)坚定不移地推广干预措施。
注射吸毒、卖淫嫖娼等行为是当前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积极开展对注射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的干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吸食毒品、卖淫嫖娼是违法行为,政府打击的态度历来十分坚定,执法机关打击的力度也一直非常有力,对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行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难以根除,必须采取打、防结合的办法来对付这个社会顽症。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坚决打击贩卖、吸食毒品和卖淫嫖娼的违法犯罪行为,遏制以至彻底清除这些社会丑恶现象。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那些沾染恶习的人员传播或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减轻其对社会的危害。要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在一些高危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公开发放安全套或安装安全套发放设施,力求切断经性传播艾滋病的途径。通过在注射吸毒人员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工作,力求切断因注射吸毒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务必现实地、理性地对待这些干预措施,要充分认识到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与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要以是否有利于防治工作,是否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标准,坚定地、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
(四)认真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工作。
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趋势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关键。要认真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范要求,加强监测报告信息网络建设,如实、及时、规范报告疫情,并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对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对瞒报、漏报和迟报疫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经常性疫情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制定本地区防治规划和措施,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切实有效地落实救治关怀措施。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在卫生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开展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并派医疗队下乡进村治疗,对艾滋病困难家庭采取减免各项提留和统筹、子女学费,发放救济款物等一系列救助关怀措施,取得了很好效果。“四免一关怀”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艾滋病防治最有力的政策措施,财政部、卫生部、民政部等部门已经出台一些具体规定,明确了政策和实施办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与建设综合防治示范区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强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把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的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每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身上,送到他们及其家人的心里,帮助他们减轻疾病的痛苦,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他们摆脱生活的困境。要通过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提高救治关怀工作的水平。
四、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有效防控机制
政府主导是防治工作的关键。一要加强领导。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把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到防治目标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职责任务到位。艾滋病防治工作要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总体规划中。要为患者提供救助,组织患者生产自救。二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研究制订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督查。特别是艾滋病防治机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加强对地方和基层的指导,贯彻好规划和部署,着力研究、协调和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三要依法防治。继续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等法律法规,对那些不适应防治工作要求的内容进行清理和修订,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一致。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调研,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形成系统的防治法规。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切实规范防治工作行为,创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法制环境,保证防治工作有序进行。四要科学防治。要把科学防治作为政府主导的重要内容。政府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科学实验和科技攻关,尤其要加强防治工作应用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防治,用科学的方法去评估防治效果,争取更好的防治效果。
必须在突出政府主导的同时,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大胆探索,改革和创新相关的政策措施,为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机制。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把社会力量动员组织起来,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广大企事业单位、学校,各类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和众多的志愿者,乃至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投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要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各种基金,在公益性基金中设立专门项目,开展社会募捐,定点接受捐赠等方式,探索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筹集社会资金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要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构筑平台,将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有效地用于救治关怀对象。全面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关系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既要扎扎实实、积极稳妥,又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的各项措施,努力探索有效防控机制,把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