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接轨论的意义一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11 05:49:57
“古今接轨论”为刘渡舟教授首先提出,是指古方(经方)与今方(时方)合用的一种理论。
经方与时方合用虽古有先例,但临床应用并不广泛,古人及现代文献对经方与时方合用的意义也较少论述。要了解古今接轨论的意义,首先要明白经方与时方的含义。《中医大辞典》谓:“汉代以前的方剂称为经方。 其说有三:①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②指《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③专指 《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一般所说的经方,多指第三说。”
休 闲 居 编 辑
而“时方指张仲景以后的医家所制的方剂。”刘渡舟教授根据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 《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之论,认为“经方”来自于殷商时代圣相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其上又源于《神农本草经》及《桐君采药录》。即“经方”源于神农之药,发展而成“汤液”之方,又发展而成仲景之论。其中不难看出,药与方的结合,方与证的发展,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为了使导师“古今接轨论” 得以发扬光大,在此对其意义进行归纳总结,浅论于后,综而言之,有以下几点:
扩大了《伤寒论》方的使用范围
《伤寒杂病论》成书已经1800余年,仲景之方 经过干余年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正所谓“千锤百炼”, 临床疗效已经被历代医学家所证实,所以被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方,即后世医家所说的“经方”。然仲景《伤寒杂病论》,本为即病之伤寒设,而兼治杂病。 正如《伤寒论》自序所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末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说明仲景当年著书的原因是伤寒流行,故其方历代多用于治疗外感病,这也是后世医家提出“外感宗仲景”的理由。建国以后,对《伤寒论》的研究日新月异,仲景方已经不再限于治疗外感病,对于杂病治疗的应用也日益增多。近年来,由于中医在疑难杂病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伤寒论》方的应用重心已经转向了杂病。然而,仲景《伤寒论》的112方纵然千变万化,再加上《金匮要略》的262方,对于众多的疾病,也总有恨方太少之憾。况且后汉时代的疾病谱与现代的疾病谱有很大差别,仲景当时的疾病谱也远远没有今天这么广,想要仲景时代的经方完全适用于今天的疾病,则无异于痴人说梦,宋代张元素就已经发出了“运气不济,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感慨(见《金史·列传》张元素条)。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对于经方的加减应用就成了一种主要方法。查阅一下现代医学文献,应用经方治疗某病者,几乎均为加减方,很难见到原方使用者。经方的加减应用,是对经方的发展,其运用灵活,随证加减药物,有一定的优势存在。其缺点是灵活度太大,基本上都是每位医家自己的一已之见,不易于推广应用,更不宜于传之后学。
刘渡舟教授通过数十年对《伤寒论》方的应用与揣摩,积50余年的用药经验。经其老年,方悟出“古今接轨”之优势。大力提倡经方与时方结合使用,以经方为主。合用不同的时方治疗不同的疾病,使《伤寒论》方的应用范围扩大了无数倍。古今接轨论的提出,使经方以其完整的身躯运用于临床各科,使1800余年前的方剂巧妙地适应了现代的疾病谱,为《伤寒论》的研究与应用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而“古今接轨方”与经方加减运用的区别就在于它有规律可寻,它所合用的时方也是我们非常熟思的名方,便于理解,易于推广,而后之学子也容易掌握,对《伤寒论》的学习和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