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产褥感染及中医的治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18 06:49:06
产褥感染是指产妇分娩时或在产褥期内,由于致病菌侵入生殖道,从而引起局部或全身出现的炎症病变。发病率约为1%~7.2%,病情严重时可危及产妇的生命,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产妇分娩时,由于胎盘的剥离,可使子宫腔内遗留下一个很大的创面,同时子宫颈、阴道和外阴等部位,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撕裂损伤,从而为致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机会。这些致病菌可能是在妊娠期就已经存在于产妇生殖道内的,如孕期患有阴道炎、宫颈炎等;也可能是在临产前、分娩时或产后从外界侵入的,如临产前房事或洗盆浴、产科手术操作不洁、衣服被褥的污染等。前者称为自身感染,后者称为外来感染。此外,妊娠期贫血、营养不良者,或分娩时产程过长,或产后出血过多者,都会使产妇身体的抵抗力降低,以致细菌侵入后得以生长繁殖,引发产褥感染。
休闲居 编 辑
尽管产褥感染是由致病细菌侵入引起,但是否发生感染以及病情的轻重,除了与侵入的病菌种类和毒性大小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产妇抗御疾病的能力有关。如产妇体健,抗病力强,即使产道损伤,细菌侵入,也不一定发生感染。反之,产妇身体衰弱,遇到产道损伤之时,即使侵入病菌的毒性很小,也会引起感染。
产褥感染在临床的症状表现主要以发热、腹痛及恶露异常为特征。发病开始时,常常先在局部发生炎症反应,如会阴、外阴、阴道、宫颈部位出现红肿和热痛。体温多不高,一般在38℃以下。如会阴切口化脓,则体温可明显升高,甚至出现寒战。如果感染发生在子宫,则可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此时体温可超过38℃,并有下腹疼痛,恶露增多,有臭味。若能及时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感染可以逐渐消退。如果治不及时或身体抵抗力弱,病情加重,就会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到40℃),腹痛或轻或重,恶露减少等症状。如果炎症进一步蔓延到子宫旁组织,则可形成炎性包块或盆腔脓肿,以致腹痛、高热不退。如果炎症继续发展,蔓延到腹膜,则可引起盆腔腹膜炎,此时除寒战高热外,还可以伴见腹痛加剧、腹胀、脉搏加快。若是细菌侵入血液,可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这时体温变化很大,而且出现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治疗不及时则可危及生命。
产褥感染属于中医学“产后发热”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产后感受外界邪毒,使得血行受阻,以至形成瘀血,从而导致瘀热互相结聚而发病。根据临床的症状表现,可分为“瘀热互结”和“热瘀成脓”两种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瘀热互结证的表现:产后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或阴部红肿热痛,恶露量多或量少,颜色紫黯如败酱,气味臭秽。并有烦躁口渴,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这种证型要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治法,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味。药如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金银花、野菊花、天葵、蒲黄、五灵脂、生地、丹皮各15克。恶露量少不畅者加益母草25克,赤芍15克;腹痛重者加元胡15克,白芍30克,炙甘草6克;恶露量多有味者,加败酱草20克,红藤30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9克。
热瘀成脓证的表现是:产后高热汗出,持续不退,腹痛剧烈、拒按,可触及包块,恶露量少,淋漓不畅,或阴户损伤,破损成脓,烦躁口渴,斑疹隐隐,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舌绛苔燥,脉弦细数。这种证型的治疗,则要采用清热凉血,化瘀排脓之法,可选用大黄牡丹皮汤合清营汤加减。药如:大黄15克,牡丹皮、薏苡仁、冬瓜仁各20克,芒硝10克,玄参15克,生地、金银花、败酱各20克,连翘15克,红藤30克。如果高热不退,神昏谵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者,可以在服用上方的同时,配合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冲服。
产褥感染病情较轻的,单用中药治疗常常有很好的效果。对于危急重症,则以中西医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大有必要。
需要指出的是,产褥期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出现发热、怕冷的表现,但多以咽痛、头痛、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恶露正常,小腹无压痛。这种病症属于中医的表证,治疗可用辛凉解表法,可选用银翘散加减。应该与产褥感染进行鉴别。
发生产褥感染后,如果治疗不彻底,急性可以转为慢性,盆腔内可能遗留有慢性炎症,如器官粘连或输卵管阻塞等。
由于产褥感染轻者影响产妇健康,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重视预防。预防工作应从妊娠期开始,如做好产前检查,及时补充营养,防治贫血,防治滴虫性或霉菌性阴道炎;妊娠最后一个月,禁止盆浴和房事;临产时应尽量进食和饮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以免身体抵抗力降低;要注意产后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尽量早期起床,以使恶露尽早排出;注意营养,以增加抵抗力。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