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让世界与中国接轨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4-19 13:25:16
尽管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对于中医而言,无疑生存的压力更明显。在中医理论里,由血脉淤阻经络不畅造成的气虚体弱,叫阴虚。在与西医的结合或者对峙中,中医时常处于这样一种阴虚的状态。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近日完成的一项监测显示,目前中、西医治疗率已形成剪刀差:中医治疗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西医治疗率上升。在2000、2001、2002、2003年的住院病人中,中医治疗病案数分别占28%、25%、20%和18%;在住院收费比例中,西药费占总费用的37.4%,中成药和中草药仅占总费用的8.07%。此项调查同时发现,使用中医疗法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最高,同时用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的次之,西医疗法天数最短,费用最低。
休 闲 居编 辑
中医药学到底是严密的自然科学,还是传承的文化形态?面对现代世界医药市场,中医药优势几何?现代科技手段和科技语言能不能催生中医药的现代化?谈了这么多年的继承、发扬,究竟我们已经继承了多少优秀的学术精华?这些问题争论几十年依然没有定论,中医却日趋边缘化。验、便、廉等传统优势正在逐渐削弱,对此,我们同样苦无对策。
中西医结合一度被认为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甚至被视为中医的发展方向。于是,中医采用了西医的医院结构,西医的教育体系,西医的资质认证程序。中西医结合暂时解决了中医的生存问题,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医药人才的异化、中药材的弱化和中医药评价体系的西化等问题。面对生存压力,中医医院普遍将西医视作自保的武器。在中医医院里,往往是拉患者靠西医,打官司靠西医,搞创收靠西医。西医科室不断增多,西医项目盈利比重加大,医生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中成药取代汤药。一位资深中医专家无奈地描述中医医院目前的窘境:不要说中医不擅长的脑血管病,即便是最擅长的胃肠道慢性病,也会要求患者做胃镜、B超之类的西医辅助检查。除去创收方面的原因外,因在医疗纠纷的鉴定中,主要采用西医标准,所以完全纯中医的诊疗手法因此显得很不可靠,易使医生在发生医疗纠纷中陷于被动。
在功利目的扭曲下,中西医结合有时便成中西医混杂,甚至废医用药。
为此,一些学者开始了中医药现代化的重新反思。他们指出,现代化的核心是标准化。国际市场的认可和接纳,主要源于标准的力量,FDA在此方面做出最佳示范。在世界上我国是最重视传统医药的国家,虽然已初步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其基本构架和评价方式却是在西医药的影响下形成的。无论中医医疗还是中药产品,都要接受这种难以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管理。因此国人的当务之急是拿出一套真正符合中医药长远发展利益的、现代的、科学的、崭新的中医药管理规范和中医药评价程序。
阴虚带来的底气不足,让我们忽略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也许,在中医药的问题上,应该让世界与中国接轨,而不是中国去与国际接轨。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