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针灸治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21 14:03:33
黄褐斑是一种颜面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色素沉着性改蛮的皮肤病。是一种影响美容的病症,常由肝郁气滞引起,所以一般又称之为肝斑。因其颜色、形状特点而称为蝴蝶斑。本病多出现在妇女分娩前后,故又称妊娠斑。其色斑或深或浅,多对称分布,大小不定,形状不规则,轮廓清晰,压之不褪色,表面光滑,无鳞屑,无疼痛感,常发生在颧、鼻、额及唇周、眼眶等处,发展缓慢,日晒后加剧。好发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中青年女性,以及某些慢性病的患者。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称其为“面尘”。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甚密,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对其早已进行了临床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代西医学,一般认为其发生与卵巢、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因素及日光照射有关。对本病尚无理想疗法。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性疾病日益得到重视。以崇尚自然为理念的针灸疗法,在这一领域可谓是异军突起。特别是黄褐斑的治疗,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刺激人体特定穴区,通过调整脏腑气血,疏通面部经气,达到实现消除色斑目的。因其疗效明显,且无毒副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休 闲 居编 辑
我们在精确辨证的前提下,以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采取耳针与体针配合运用,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具体方法是:
1.体针面部皮损处浅刺,多为正中直刺l针,在皮损的外周斜向中心平剌多针,留针20分钟左右。随症辨证选用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血海,以及肺俞、心俞、肝俞、嗝俞、胃俞、脾俞、肾俞等穴,四肢穴亳针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左右,背部俞穴采取皮内针埋置皮内2~5天。治疗每周2次。
2.耳针取经验穴热穴、疖肿穴和耳尖交替针刺放血,再辨证选耳穴内分泌、皮质下、肝、脾、肾、胃、肺、耳中、面颊、内生殖器、交感等穴,采用毫针刺结合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的刺激方法。两耳交替,每周2次。
值得一提的是,本病的预防护理亦相当保持精神愉悦,避免抑郁、忧患,生活作息有规律,积极治疗内分泌障碍和慢性疾病;其次,饮食要适宜,勿食油辛辣的食物及戒除烟酒,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另外应避免日光照射,外出戴遮阳或撑伞,切忌乱涂激素类药物及劣质化妆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