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用于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5-23 05:45:50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南方多见。因鼻咽部位深,有重要血管神经相邻,病理多属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高,故不可能给原发病灶和颌转移做连续大块切除,致使手术极受限制。其主要治疗手段以放射治疗为主,化学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为辅。放疗期间患者容易发生口腔粘膜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中断治疗。笔者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7月,观察到80例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溃疡的病例,并比较了维生素B12常规口腔含漱液对口腔溃疡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休 闲 居 编辑
1) 临床资料: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溃疡病人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35~67岁,平均47岁。其中Ⅱ期鼻咽癌36例,Ⅲ期鼻咽癌39例,Ⅳ期鼻咽癌5例。所有病人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放疗发生的溃疡主要见于舌部、颊部及咽部。按随机表方法将8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 处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含漱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加入0.5%甲硝唑100ml溶液中,充分摇匀,为漱口液),每日4次,餐后半小时及睡前含服,每次含时应让漱口液在口腔内与口腔粘膜充分接触,约为2min后吐出。半小时内不进食及饮水。观察组按前法含漱后,加用维生素B12注射液局部喷洒溃疡处(以不滴液为准)。
3) 评估方法:为使口腔溃疡评定相对准确可靠,我们设计了口腔溃疡观察表,统计病人的一般情况、放射治疗方案、血常规检查、口腔溃疡发生和愈合时间、口腔溃疡的程度、疼痛及进食情况等。疗效标准:自觉症状消失,能进软食,口腔溃疡消失,口腔粘膜充血、水肿、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自觉症状减轻,能进流食,口腔溃疡面积明显缩小,口腔粘膜充血、水肿、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为有效;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进食困难,口腔溃疡面积缩小不明显,口腔粘膜充血、水肿、疼痛等症状无好转为无效[1]。
4) 口腔溃疡程度判定:口腔溃疡临床分度方法,0级:口腔粘膜无异常;Ⅰ级:口腔粘膜有1~2个<1.0cm的溃疡;Ⅱ级:口腔粘膜有1个>1.0cm的溃疡和数个小溃疡;Ⅲ级:口腔粘膜有2个>1.0cm的溃疡和数个小溃疡;Ⅳ级:口腔粘膜有2个>1.0cm的以上溃疡和/或融合溃疡[2]。5) 统计学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1) 两组口腔溃疡疗效比较:全部患者无一例出现过敏、中毒及其它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疗效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不同程度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比较:两组不同程度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不同。观察组Ⅰ、Ⅱ和Ⅲ度平均愈合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Ⅳ度平均愈合时间亦比对照组短(P<0.05)。
3 讨论
鼻咽癌的治疗,应用钴60、电子加速器等照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放疗的副作用及后遗症常见有口腔粘膜炎症、溃疡、吞咽困难、复视、视减退、舌肌萎缩、脑神经放射性损伤等。其中,口腔粘膜炎症和溃疡较为常见[3]。放疗可使鼻咽癌病人的唾液腺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放疗可引起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红肿或破溃,吞咽困难。
维生素B12是由肝脏提取的一种含钴物质,参与体内许多生物化学代谢反应,可促进受损皮肤粘膜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生长,防止伤口感染、恶化,加速新生组织生长与修复,另外可降低传导痛觉纤维AG和C纤维的兴奋性,有止痛作用[4]。漱口液中的庆大霉素和甲硝唑主要杀灭口腔杆菌和厌氧菌,消除口腔炎症。利多卡因对局部炎症能起止痛作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能减轻放疗引起的粘膜水肿反应。维生素B12与漱口液合用有协同作用,可促进口腔溃疡愈合。此外,对于放疗期间出现的口腔白膜反应亦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多数患者使用后临床效果满意。
放疗期间护理要点,注意给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免引起口干舌燥;应戒烟酒,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避免酸性或刺激性食物,做好口腔卫生,督促病人按时漱口、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鼻咽部清洁,每日冲洗鼻腔2次。随时观察病人口腔粘膜变化,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吞咽困难或口腔溃疡者给予吸管吸入,避免食物刺激粘膜,也可于进食前给予1%利多卡因喷雾以减轻进食时的疼痛。
参考文献:
[1] 吕小红.甲硝唑液雾化吸入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45.
[2] 陶小琴,王庆华.吹氧联合干扰素治疗口腔溃疡疗效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3):161.
[3] 方建飞,将梅芳.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口腔粘膜炎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40.
[4] 代自英.临床抗菌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7~228.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