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全身内皮功能障碍的预后价值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11-06 14:48:27
发表在最新一期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全身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反应性能够预示ACS病人的病情不稳定复发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德国法兰克福Johann W. Goethe大学Stphan Fichtlscherer博士指出,内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可能是患者发生血管疾病风险的标记因子,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全身血管舒张功能是否能够预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疾病发展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休闲 居 编 辑
为此,研究人员选取198例经血管造影确诊的ACS病人,在这些病人发作ACS5天内出院前应用静脉阻塞体积描记术来测定前臂血流(FBF)对乙酰胆碱(ACH 10到50μg/min)和硝普钠(SNP 2到8μg/min)的反应性。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和缺血性中风)在平均随访47.7±15.1月期间作为预后的变量参数。
结果发现,出现过心血管事件的病人(n=31)在随访期间有明显对ACH和SNP的血管扩张反应性下降(均P<0.05)。
多变量分析显示,即使在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同时进行的药物治疗、侵袭性治疗策略和C-反应蛋白血清水平以后,对ACH的血管扩张反应性和血清肌钙蛋白T增高是预后不良唯一明显的独立预示因子(P<0.05)。
研究人员指出,在包括78例患者的亚群内,ACS后通过FBF首次测定后8周再次测定能够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反应性的恢复,这项指标能够预示以后的无事件生存。
Fichtlscherer博士认为,全身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反应性能够预示ACS病人的病情不稳定复发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另外,全身内皮功能的恢复与无事件生存相关。在ACS病人中,除从传统危险因子衍生出的因素外,通过微侵袭试验来评价全身血管反应性能够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