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病毒性肝炎袭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6-08 06:06:26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以往所谓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经血行感染者称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H),通过粪-口感染的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H),近年来经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证实上述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引起病毒性肝炎者有二种类型,前者称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后者称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急性肝炎病人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易变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呈重症经过。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一) 传染源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在甲型肝炎自然史中,亚临床型或隐性感染是主要的。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时,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的比例最高为10∶1。甲型肝炎病人在恢复期无传染性,在流行病学有意义的系甲型肝炎亚临床型或隐性感染患者。 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均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天,其血液内都具有传染性。由于传染期短,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慢性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大。丙型肝炎分布世界各地,无明确地理界限,慢性丙型肝炎和HCV或抗HCV阳性无症状携带者均是本病传染源。休 闲 居 编 辑
(二)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甲型肝炎常引起爆发流行,主要通过水或食物的污染而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系分娩时接触母血或羊水和产后密切接触引起;但少数(约5%)可在子宫内直接感染。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70%以上。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染途径主要通过粪-口感染。
(三) 人群易感性 甲型肝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内血清中抗-HAV约60%呈阳性,主要是从母体中被动获得。6个月后抗-HAV迅速下降,故在儿童期内易得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较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在乙型肝炎爆发流行时调查表明,血清中抗-HBs滴度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对HBV的抵抗力。 丙型及戊型肝炎的发病者以成人较多。现知HCV为波及全球的传染病,约80%~90%的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