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血压认识有些误区
人气:
18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2-09 20:12:29
不重视高血压病:高血压病被现代人称为“无声的杀手”,再恰当不过地描述了这种疾病隐匿伤人的特点。由于高血压病的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疲乏感等症状轻微,尚能坚持工作,也不影响饮食、睡眠,稍事休息后血压下降,症状随之也就消失,往往被人认为是过度疲劳、感冒等,而很少有人去注意血压问题、去测量血压。况且症状的有无,与血压高低也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有的人已经得了高血压病却浑然不觉,不知道控制,不加防范,直到心、脑、肾的损害已经相当严重,发展成为缺血性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等,个别人甚至突然死于中风和急性心血管意外。现在已知高血压可使人寿命缩短20年,它发展到脑卒中的平均时间为13~14年,发展到冠心病的平均时间为5~10年,如果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可以改变以上疾病发展的进程。但遗憾的是,有一半以上的高血压病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即使知道自己血压偏高,能坚持遵医嘱服药、改变生活方式的也不到25%。
放任习惯势力的影响: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生活方式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能够有效的处理应激(心理平衡),并指出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现代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10年。此论点的道理清楚,效益也很重大,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可是,现实中身体力行并持之以恒者却不多。要战胜高血压,要健康,只有靠自己,必须先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对自己的放任,战胜自己已习惯了的行为模式和惰性。
似是而非的观点:认为高血压病是富人病,是老年病,是脑力劳动者的病。这些观点并不确切。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完全可以通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以预防,而且要从青少年起就开始预防,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经过一个很长的潜伏期,到了中年以后才逐渐出现疾病的症状。
高血压是个人问题,与家庭环境无关:高血压病与生活方式有关,包括体力活动的类型、吸烟、肥胖、偏爱某些膳食、对应激的生理应答、敌视的人格特征和抑郁心理等。因此,从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可看到其父母、学校、配偶的习惯,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经济、社区物质供应状况的影子。正因为如此,人们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有着根深蒂固的家族性、社会性,即使病人想改变而家庭与食品环境不支持,也很难成功。其实家中出现一个高血压病人就应当全家族认真检查盐、脂的摄入,有氧代谢运动,家庭情绪气氛等方面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这不仅是病人的治疗需要,也是预防家中的其他人(包括孩子)继续发病的需要。
高血压的防治只是医学问题: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等疾病的防治,也是富国强民的国策之一,它不单是医学问题,需要全社会的投入。现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讲健康生活方式,提倡戒烟、开辟无烟区,恢复课间操,在中小学增开心理卫生课程及开展高血压日活动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