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主要遗传因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11-11 19:32:25
有的人因父母有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担心自己以及子女也会得这种病,甚至自称他们是“冠心病家族”。 一家几辈都有人得冠心病的情况确实有。这个家族中的年轻人对此病警惕性特别高,也是很自然的。但如把它理解为“命中注定”、“在劫难逃”,那就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了。因为,这种担忧焦虑的心态本身不但不利于预防冠心病,甚至可说是心理上的一种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到底占多大分量,可以通过对冠心病的一些危险因素来分析。 肥胖和高脂血症,除一部分有家族性外,大多数为饮食过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及缺乏体力活动所致。糖尿病本身有家族因素,但如注意节食,避免过胖,也能使发病可能性减低;已有糖尿病者,只要进行合理治疗,它对心血管的危害性也可明显减轻。高血压也有些家族因素,但又与性格急躁、容易紧张、激动以及膳食中摄入盐偏高等有关。至于吸烟、酗酒等,更明摆着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问题。 由此可见,冠心病和通常所称的遗传性疾病有很明显的区别。某一个家庭内病人较多,往往是由于一家人长期共同生活,有相同或近似的生活习惯,甚至在为人处世的性格上也差不多。比如,吃的咸,喜油腻,不爱活动,工作顶真,性格执著,不善于在情绪上自我放松,等等。这些都主要是“后天”的。虽说“秉性难移”,但如果深刻认识到它们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却完全可以逐渐改变,从而使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事实上,这就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所公认为最省事、最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 许多人都知道,美国是冠心病高发国家之一。如果按一般遗传或家族的概念去衡量,他们中的“冠心病家族”一定比我国多得多,他们的年轻人中发病率也似乎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但事实上,近些年美国冠心病却有所减少。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消极地看待冠心病多这个现实,而是用追本求源的态度,针对人群中肥胖和高脂血症者多等情况,提出减少食量、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限制吸烟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具有更多的好条件,比如,传统的日常饮食用植物油,蔬菜粮食为主,少量肉、蛋及奶类,这是一种符合健康要求的平衡膳食。在体力活动、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方面,也有许多可取之处,这些都是中国冠心病较少的原因。不过,中国人膳食中盐摄量较高,约比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量高一倍多,吸烟的人也最多,这些是不好的。随着生活的改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所上升,也值得注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心理行为方面还得善于进行调节。 不能说冠心病和遗传因素丝毫没有关系,但从前述可知,在预防冠心病这个问题上,人们自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消极认命纯属有害无益,“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才是正确的态度。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