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微创化的肝癌治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3-14 09:35:11
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人数约占全世界的43%。最近在中国工程院召开的“微创外科新概念”科技论坛上,我国临床肝癌治疗两位领衔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和中科院院士吴孟超先后报告说,20年前住院肝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仅8.2%,现在提高到42.6%,治疗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与既消灭肿瘤又最大限度地保存机体的微创观念有关。
目前在肝癌治疗中都有哪些微创技术?汤钊猷教授介绍说,肝癌治疗从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规则性肝癌切除,到70年代,由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局部切除逐步代替肝叶切除。这是微创外科观念在肝癌治疗中的一个体现。长期随访证明,小肝癌的局部切除,不但明显提高了切除率,降低了手术死亡率,而且远期疗效甚至较肝叶切除还高,5年生存率达到64.4%。据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一组84例不能切除肝癌的治疗统计,进行肝动脉结扎、插管等治疗,使癌肿缩小后切除,5年生存率达60.1%,这个意想不到的疗效同样是微创外科观念的延伸。休 闲 居 编 辑
由于我国肝癌患者中绝大多数有肝炎和肝硬化背景,且肝癌易复发,有人须多次手术等,因此努力减少创伤,在肝癌治疗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吴孟超院士对目前几种主要的、具有微创特征的肝癌治疗方法进行了利弊介绍: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法目前已成为不能切除的巨大、多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由于多次栓塞后肿瘤产生耐药性和侧支循环建立,因此这种疗法不能根治肝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在5%~15%之间,部分病人在接受治疗后可获得二期切除的机会。
经皮无水酒精注射在B超引导下进行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后,可导致癌组织脱水、凝固坏死、纤维化和微血管闭塞。对直径小于3厘米,或少量多发性肝癌疗效较佳。对不适合手术治疗的大肝癌或复发灶也可采取多点注射治疗。
但无水酒精不易弥散到整个肿瘤,治疗难以彻底。
射频疗法这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高温物理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将单极或多极探针经皮肝穿刺定位在肿瘤组织,输出射频,使肝组织坏死固化,达到治疗的目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曾对开展的100例病人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直径小于5厘米的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率达85.9%。但用这种疗法对周边型肝癌治疗时,有可能导致周边脏器热损伤,酿成严重后果。
微波固化疗法该治疗机理与射频相似,主要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近年发现微波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氩氦刀冷冻疗法这是在刀尖上下功夫的一种方法。刀尖在几秒内降温至-140摄氏度,又可急速升温至20~40摄氏度,在一冷一热中摧毁肿瘤。
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此法不需要穿刺,是一种既能定位又能瞬间产生高温的低创伤新技术,对不宜手术的肝癌病人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但该法不适用于大肝癌。
两位专家都谈到,微创化是肝癌治疗中的一种追求,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新技术、新方法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微创是个相对的概念,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是有限度的。因为实体瘤的疗效不仅和治疗方法有关,还与机体的免疫状态、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另外,微创的界定很困难,不能仅仅从体表的创伤大小来推论体内创伤的大小,例如腹腔镜较开腹手术的切口小得多,但对肝实质的损伤程度并不比开腹小。由于肝癌手术常易出现大出血,需要较大手术视野和快
速有效的止血措施,所以在其他科使用已很多的腹腔镜,在肝癌肝切除中应用不广。
21世纪微创外科观念将继续影响肝癌治疗的格局。随着影像医学的进步,微创将起更大的作用。小肝癌治疗模式将由单一切除变为切除+局部治疗+综合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也将在新技术+综合治疗中进一步提高疗效。与其他疾病治疗微创化一样,肝癌治疗的微创化可能会从大体、细胞、分子走向基因水平,如小分子化合物、人源化单抗、基因治疗等都有一定研究前景。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