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的分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2-19 12:23:16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亦称I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5%~10%。多数在15~20岁起病,典型病例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但有椎少数病人也可于成年40岁以上起病。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明显,体重明显减轻。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低限,必须依赖外来胰岛素治疗为主。血糖波动大,容易发生酮症。因此,对胰岛素较敏感,若停用胰岛素则病情会迅速恶化,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并威胁生命。此组病人,往往在有遗传基础上加一外来因素(如病毒感染)而发病,遗传为其重要原因。基本病理改变是胰岛β细胞被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地破坏,致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病人血清中可查到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第六对染色体上HLA抗原阳性率增加。休 闲 居编 辑
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亦称Ⅱ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90%。多为成年40岁以后发病,也有少数儿童或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属于此型。其临床特征为:起病缓慢,病情较轻,常无或很少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重,“三多”症状多不典型。疾病有时呈隐匿性渐进,常于不知不觉中逐渐发展至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而以并发症为主要症状就诊。体内尚有一定的内生胰岛素,血浆胰岛素可正常或稍低,也可调于正常而为高胰岛素血症,因此,病人对胰岛素多不敏感,不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一般仅用饮食疗法和口服降糖药即可奏效。但在感染或创伤等应激状态下,也可诱发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少数病人,尤其是非肥胖型(体重明显减轻)患者,于饮食疗法和口服降糖药不能满意控制高血糖和症状,有时也无原则配合胰岛素治疗,但对胰岛素无依赖性,停用胰岛素也不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此型病人环境因素中最重要者肥胖,常因脂肪组织等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而起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胰岛素抵抗,属胰岛素相对不足。HLA及ICA检查往往为阴性。
3. 营养不良性糖尿病(MRDM) 此型多起病于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较低的青年。常见于热带发展中国家,非洲及南来国家屡有报告。在临床上常显示与IDDM和NIDDM都不同的一系列症状,一般将此型分为丁型和胰腺型两种。
丁型首先由休琼在拉丁美洲牙买加发现,之后在西太平洋尼布亚~~新几内亚及许多亚洲国家也发现本病。多在35岁以下起病,消瘦,对胰岛素抵抗,长期停用胰岛素也不会引起酮症酸中毒。
胰腺型多见于印度南部及其他亚洲国家,患者十分消瘦,极度营养不良。根据是否有胰腺钙化和胰腺导管结石,又分为以下两个亚型:
①纤维结石性胰腺性糖尿病(FCPD)。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消瘦,时感腹痛,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产。有显著高血糖,但不易发生酮症。无原则注射胰岛素控制高血糖。特异性表现是,胰腺钙化纤维化,胰腺导管及其分支部形成结石。
②蛋白质缺乏性胰腺性糖尿病(PDPD)。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下,长期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有高血糖,无酮症倾向,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特点是无反复发作腹痛的病史,无胰腺导管结石,无胰腺钙化纤维化。
4. 其他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 为一种继发于或伴承受于其他疾病、综合征或某些情况而发生的糖尿病。常由多种已知病因或其他已知疾病而引起。多数病因都较明确。所以,以往又多称之为继发性糖尿病。常见有以下几种:a由胰腺疾病或胰手术切除,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糖尿病;b由于其他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柯兴氏综合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胰升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嗜铬细胞瘤等,使对抗胰岛素分泌的激素增多而导致糖尿病;c长期服用某些药是引起。如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速尿、利尿酸及激素类药物如ACTH、强的松、地塞米松、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以及环磷酰胺、链脲佐菌素、四氧嘧啶等有毒化学性药物都可损害胰岛引起血糖升高而导致糖尿病;d某些基因异常引起的综合症,如胰岛素抵抗综合症、葡萄糖不耐受性综合症等,也可表现为持续性血糖增高和尿糖阳性。继发性糖尿病其原发疾病或病因大多者比较清楚,较易诊断。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