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4-24 20:59:33
支原体肺炎属于病因学的诊断,这种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病原发现和命名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这种病原微生物的理化特性、致病机理等方面的了解愈加全面深入。
肺炎支原体属于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可寄生在人的口腔、腮腺等处。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而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两者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支原体肺炎又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与今年春天北京、广州、香港等地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两回事。它主要引起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下呼吸道感染,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往大约每隔4~5年支原体肺炎就会发生一次流行,以冬春季发病为主。然而近年来支原体肺炎感染率逐年上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重症支原体肺炎和婴幼儿的发病率亦有增加。休 闲 居 编 辑
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潜伏期2~3周。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不同,支原体肺炎患者不一定能找到明确的传染源,因为正常情况下健康人就可以是带菌者,在抵抗力下降时可致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呼吸道症状为阵咳、呛咳,并随病程发展逐渐加重。咳嗽严重时可因气道内小血管破裂出现痰中带血,严重咳嗽影响休息。重症患者体温居高不下,同时出现乏力、头晕、纳差等全身症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儿除呼吸道症状外,还会有其他器官系统受到损害的表现,比如发生溶血性贫血、心肌炎、肝炎以及神经系统损害。如果上述表现出现在呼吸道症状之前,容易造成误诊。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片、肺部CT的影像学改变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一点亦符合最早“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命名,有时酷似浸润性肺结核,有时又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样,有时很难与肺肿瘤区分。所以在流行季节遇到发热、咳嗽的患儿,既要重视影像学检查,又要重视病原学检查。目前已有特异的血清学检查方法,即测支原体抗体,这种抗体在发病1~2周时出现,3周达高峰,单次血IgM阳性结果或两份血清抗体有4倍以上增高对诊断的价值比较大。支原体的培养虽然是“金标准”,但培养方法困难,时间长,价格高,对临床诊断的意义不大。
由病原特性所决定,支原体肺炎可选用抗生素治疗,主要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而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对治疗支原体肺炎无效。
肺不张是支原体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气道上皮坏死脱落、黏膜水肿、炎性分泌物阻塞气道。对发生这种并发症的患儿,应积极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以尽快使肺复张。
由于近两年发现患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人有所增加,而重症支原体肺炎单独采用红霉素等治疗效果很差,病情进展很快,甚至会在发病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和呼吸衰竭。通过临床研究,认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表现是由于支原体感染后致机体炎症反应过度造成急性肺损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此时应及时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和丙种球蛋白治疗,阻断迅猛发展的炎症病理过程。
支原体肺炎后遗问题是由于疾病的严重损害,致使气道、肺组织的完全修复已不可能而造成的,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后遗问题最严重的是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衰竭。国外已开展为曾患过支原体肺炎继发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衰竭的病人实施肺移植术。其他后遗问题还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等。
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病,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性没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强,但重症感染后遗问题可以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样非常严重。因此抓住治疗时机,果断采取综合治疗,可有效遏制疾病的发展,明显减少后遗问题,这就是我们对支原体肺炎的新认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