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把纳米技术应用于心脏病手术.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8-31 20:32:23
中国医学专家正在开展研究,以把纳米技术应用到一种治疗心脏病的新型手术中。
北京友谊医院的心外科专家王天佑教授今天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最近在治疗慢性心脏衰竭方面获得了一项重大突破----把一种网状聚脂型材料做成的套子包裹在心脏表面,帮助心脏收缩以防止其扩大,从而有效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休 闲 居 编辑
这种新技术已经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近期内将对病人进行临床手术。
王天佑说:“我们正在研究把纳米技术应用到这种手术中,即利用特种物质制成纳米级的超细小微粒,使其附着在网状材料上,这样一来,网状套将更具强度和韧性,还能储备一定的能量,使心脏回弹更加趋于平稳。”
他说,假若这项研究取得成功,纳米聚脂材料网状物就可以替代肌肉,并且不再需要安装价格不菲的起搏器,手术方法将大为简化,费用将至少降低一半。
人工“包心”手术(专业术语是动力性心肌成形手术)是目前国际上治疗顽固性心脏衰竭的最新技术,其中最关键的网状套子是由一种专门用于修补身体缺损的医用布改造而成的,厚度约为两三毫米,非常富有弹性。
据了解,中晚期心衰竭仍然是当今世界临床领域研究探讨的难点和热点。许多心衰患者晚期异常痛苦,生活质量下降,存活时间缩短。
传统的“包心术”是把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移植下来,并包裹在心脏外面,目前全世界完成的此类手术仅有一千例左右,而其中以人工装置取代肌肉施行只有几十例。
王天佑介绍说,八年前,他与美国一家医院合作,在中国首次为一位三十六岁的严重心功能不全的男性患者成功进行了“包心术”。当时取下了这名患者的背阔肌,将其移入胸腔包裹心脏,同时植入起搏器,刺激背阔肌与心脏同步收缩,达到辅助心脏的目的。
被称为“中国包心第一人”的患者王金刚是北京朝阳区公安分局的一名警察,现在他每天像正常人骑自行车一样上下班,并能应付普通的工作。而许多采取药物治疗的心脏病患者,他们的运动耐受能力远远不如王金刚,其中一部分甚至在三五年内就病逝了。
王天佑说,中国已经成功完成三例包心手术,虽然效果良好,但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费用十分昂贵,需要二十多万元。此外,这种手术需要人体肌肉做为辅助材料,会使病人遭受皮肉之苦。
清华大学纳米材料专家马志龙认为,运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医用材料耐腐蚀,具有良好的与血液和内脏的相容性,使用寿命长,不含毒副作用,是理想的人体内部补充材料。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