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用药有隐患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2-01 04:13:26
上海用药重点人群———社区中老年人用药情况“家底”初步摸清。昨天,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布了中老年人群药物流行病象的首份课题调研抽样报告,结果发现,中老年人慢性疾病用药级别较低,可抗菌药级别却令人惊奇地高。造成这一用药安全隐患的最大原因是经济因素,因为中老年人全年收入的30—40%全部用于购买慢性疾病用药。 这也是全国首次出现这一报告,为评估药品上市后用药安全提供了技术平台,填补了用药安全指导缺乏具体手段和评价方式的空白。78.16%每月需要服药 报告显示,91.56%的中老年人一年内服过药,30天内曾经用药的比例也高达78.16%,且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占46.20%,而绝大多数又是高血压;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和骨伤科疾病,分别占10.65%和9.02%。中老年人群所患肿瘤的种类中又以消化系统肿瘤最多见。此外,这些疾病格外容易引起中老年人住院,引发更昂贵的住院费用。 与此同时,中老年人家庭人均月收入普遍较低,每月500-1000元的占33.7%,人均月收入小于500元的占49.2%。虽然48.7%和42.8%的中老年人分别享受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但仍有31.58%的看病和住院费用需要自己支付。 在服用的慢性疾病用药中,抗高血压药物最多,但占绝大多数的是配方比较老的复方制剂,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少人问津;治疗糖尿病药物也是较老的二甲双胍;而抗菌药物则使用的级别很高,主要是头孢拉定。然而恰恰是头孢拉定成了药品不良事件的主角。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说:“用老配方药主要是便宜。”据了解,使用较为普遍的复方降压片一天用药只要一二毛钱,而一天一次的长效降压药每天最低需要四五元。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朱鼎良表示,降压药的选择主要是针对病情、药物适应反应和病人经济情况决定。目前用药的趋势是两种,其一是长效降压药,其二则是新配方的复合制剂,但这两类药大多以进口药和新药为主,价格比较昂贵。 用药知识严重匮乏 造成安全隐患的第二个原因是中老年人用药知识匮乏。这部分人群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0.9%,其中还有29.9%的文盲或半文盲。绝大多数中老年人遵医嘱服药,而注意药品说明书,按说明书使用的较少,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服用剩余药品或亲戚朋友送(要)来的药,而且约60%的人不重视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为安全用药埋下隐患。杜文民说:“医生指导用药的责任心必须加强,因为他们是中老年人最信赖的人。” 2002年6月起至今,上海市药监局12个分局直接入户调查,完成了20多万份中老年人群药物流行病象调研,首先完成的抽样报告数据来自金山区,3352名中老年人为样本人群。药品不良反映监测中心杜文民说:“尽管报告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但其数据比例与其他区县的相差无几,具备相当的普遍意义。” 年底建立30万人用药数据库 据了解,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群药物流行病象调研今年还将继续,主要有浦东新区、青浦等地,到年底将全部完成30万人的静态调查,并建立30万名以上的中老年人用药数据库。明年起,数据库将与医疗机构电子系统联接,建立自动化记录联接系统,动态监控用药安全。这套网络健全后将对社区中老年人用药、政府医保政策的完善、以及企业研究药品市场都有深远的影响。
休闲居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