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眼界宽点儿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9-26 20:50:16
中国有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拿我来说吧,伴随着香港回归,我进入了一家区级医院当上了“家床科医生”,就是现在的社区医生。本科生下社区,当时,我的不少同事和朋友都替我惋惜和遗憾。
我接受的是5年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着是3年内、外、妇、儿的轮转学习,毕业后第4年在社区的实践,又为我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医学基础,为今后的全科医师发展铺平了道路。其实,当时我也不太懂社区卫生服务是什么。后来,随着全科医学理念引入中国及相关信息和书籍逐渐增多,又通过社区实践,我才对社区卫生服务有了一些了解。我们冒着大雨去居民家里调查基本情况,是社区诊断的一部分;我们给大爷大妈讲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想办法把他们的不正常血压、血糖降下来,是社区慢病连续性管理的一部分;我们跟居委会联系,免费为低保救助人员体检,是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也是人人享有健康、卫生公平性的具体体现;而我们给居民发调查问卷,了解某方面的需求,是社区科研的一部分。
从跟着第一代全科医师们创业,建立社区站,到扎根社区,我逐渐了解了“防、治、保、康、教、计”六位一体的真正含义。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到自己知识的欠缺,觉得一定要不断学习才能胜任工作。
虽然我原来是学俄语的,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2004年,也就是我成为全科主治医生的一年后,考取了首医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学的是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和社区工作正对口,我的导师就是我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
当全科医生有许多走出去学习新东西、开阔眼界的机会,2004年我曾去香港培训;2005年,我和另外一名全科医生,成为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批中美交流的代表,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跟随美国家庭医生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的同事有的比我出去学习、考察的机会还多。我们主任说,今后,这种机会更多。像我这样年资的大夫能有这样的经历,让我的很多同学羡慕不已。据我所知,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如愿以偿进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医院、名专科,但由于那里人才过于集中,不要说出国,就是跨省学习交流的机会都很少。
我现在还在读在职研究生,又当上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即将毕业的医学生们:就业的机会很多,一定要把眼界放宽点。
(转载自《健康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