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产业怎样实施跨国经营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9-04 05:43:27
跨国经营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对外贸易,二是参与国际投资,三是组建跨国公司。加入WTO,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步伐会加快,跨国经营将越来越普遍。医药需求的世界性和医药生产的集中性,使医药产品成为国际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也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跨国经营作为一种较高形式的经营方式,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埃及的32%、阿根廷的50%、印度的70%、巴西的78%、厄瓜多尔的90%以至许多非洲国家的100%的市场份额都被跨国医药公司所占领。跨国医药公司经过多年的激烈竞争和疯狂购并,已经形成了不少数跨国医药公司统治着国际医药市场的局面。前100家世界性的医药企业供应着全世界80%的药品。并且,全世界近90%的药物生产是来自发达国家:美(30%),日(24%),前德(13%),法(9%),英(6.4%),瑞典(4%)。可见,医药企业通过跨国经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费用,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一、中国医药产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目前,中国药业既不具备新药创制的基本条件,也没有抵御进口药品冲击的能力。虽然国内市场需求和医药产业都不断增长,但国际医药厂商与我国医药企业争夺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将会加速医药产业国际化的进程,使其不得不参与国际竞争市场。而中国医药企业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在国际医药市场中,规模竞争是决定性因素。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规模也不到国际大型医药企业规模的5%,并且市场分散化也导致了技术开发资金不足,从而使产业技术进步日趋艰难。2、新药开发能力弱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主要是新技术的竞争,具体表现为新药开发的能力。国际上大制药公司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高达其销售额的15%~20%,在这一点上,国内企业无法与之相比,这也是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关键因素。3、出口结构不合理(1)制剂出口额所占的比重很小,仅占医药出口总金额的9%左右。(2)化学原料药的出口仅次于世界第一制药大国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但大部分产品档次明显低于国际水平,没有竞争力。(3)中药出口75%靠原材料,而原材料出口也仅占世界植药市场的5%左右的份额,加之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工艺落后,附加值低;成药的出口也难与日本、韩国相抗衡。并且中药仅在部分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国际华人区域)中有一定的市场,我国的中药面临着国际上强有力的竞争和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4、国际营销力量薄弱(1)我国医药产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国际医药营销体系。现有的中国国际医药贸易绝大部分是效益较低的转口贸易,很少进行直接的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严重缺乏国际营销的经验,在这一方面,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医药公司,而且落后于其他发展中的医药大国,如印度和巴西等。(2)我国医药产业严重缺乏大量合格的医药营销人才。医药营销人才无法用一般的国际贸易人才来代替,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二、中国医药产业跨国经营的对策加入WTO,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但我们不能再等待,那将更落后,我们必须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首先,通过与国外大公司竞争,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世界上的著名企业都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竞争,企业的发展缺乏动力,我国家电业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其次,跨国公司在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扩散时,发展中国家通常通过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来获得发展良机。自1998年起,我国政府实施扩大投资、启动消费、推动出口等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并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抓大放小”的战略,重点扶持一批大开型企业,加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都将增强我国医药企业跨国经营的实力。虽然我国医药产业跨国经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否我们要等待条件充分之后再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去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只能参与国际竞争,借助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其中跨国经营应作如下选择:1、跨国经营目标市场的选择(1)从市场的经济规模来选择目标市场,是第一个标准。目标市场只有达到一定最低经济规模,才具有经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才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否则,此医药市场就不具备最基本的开发条件。确定目标市场的最低市场规模首先应考虑目标市场是否具有较大的总体规模和相应的药品购买力。其次考虑经营的最低成本,包括人员、房屋、交通、电信、办公等方面的费用。(2)针对我国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情况及目标市场对GMP的要求选择目标市场,是第二个标准。GMP是保证产出优质药品的管理制度。GMP可分为三类:一是国际的,即WHO的GMP,二是国家的,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GMP,三是工业组织制定的GMP。由此可见,各国对药品管理情况不一。因此,在选择目标市场的同时应注意其要求。经济愈发达的,GMP要求得愈严,制剂药品的本国加工能力愈强,药品进口控制得愈严。因此,根据我国医药企业GMP认证情况,在一定时期内是无法进入对GMP要求严格的市场,因此一般制剂产品重点目标国际市场应选择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对于我国原料生产,其GMP标准相对容易达到,且其传统市场是发达国家,进入其市场可以较少受GMP的约束。(3)从地理条件对跨国经营成本的影响来选择目标市场。由于我国药品主要以低价进行竞争,所以由地理因素决定的运输成本不得不考虑。由此,周边国家和沿海国家,尤其是拥有优良航运条件的国家应予以优先考虑。兼顾以上各种因素,我国原材料重点的目标国际医药市场是发达国家和其他具有制剂生产能力的国家;中药的重要市场是传统中华文化区: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和华侨居住集中的北美、东南亚等地;制剂产品重点市场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同时也应考虑,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有政治风险和当地劳动力素质差、市场容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利因素,更难学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达国家市场广阔,同时又能学到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应成为市场导向型和效率导向型对外投资的重点选择对象。2、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选定了目标市场之后,通过什么投资方式打入东道国,是跨国经营成败的另一个关键问题。一是建立海外营销点,其投资经营成本相对高一些。二是进行跨国生产性投资。考虑到中国的经济条件和集团实力等情况,中国医药企业跨国经营应以合资经营为主:现阶段中国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可以与发达国家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合资办企业开发技术,在进行国际技术的交流和转让中开发和引进技术,并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有利条件打破其技术垄断,直接获取最新技术。3、跨国经营产品创新方式的选择跨国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竞争。但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较弱,所以不宜在技术未充分成熟的条件下急于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创新产品,可先采取一些过渡性策略:(1)采用模仿性创新,模仿率先创新构思和创新行为,吸收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技术密码,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进行二次创新,把研究重点放在中后期阶段,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具有能与同类产品相竞争的产品。这种模仿性创新目的性强、投资少、周期短、成功率高,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创新行为,有利于企业在模仿中提高创新的自主能力。(2)我国化学药品无拳头产品,但在OTC产品和非专利药品方面有文章可做。2000年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许多药品专利过期,如:奥美拉哇,氟西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这些都是世界上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在美国,非专利药品占药品市场的40%,欧洲国家更高些,我国目前约占95%以上。到2010年,非专利药品的市场有245亿美元,OTC药品市场有50亿美元左右,两者共有近300亿美元的市场,这是大家都可以争取的市场。企业在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可为实现自主创新的最终目标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经验。(3)生物技术与传统中药相结合,我国对生物技术的大规模投入是在80年代的初期,相比之下与国外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虽然在整体技术方面我国没有优势,但在个别品种方面我们也有机会在生物制药市场占一席之地,特别是与我国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的领域,我国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生物工程对传统的中医药进行深度开发,对传统中草药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使其生产更符合现代医药的定性、定量、一致性等标准,不仅会使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在当今世界天然药物市场有较快增长,而且更会使相关企业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4、跨国经营融资渠道的选择跨国经营和新产品的创新,都要有强大的资本支持作为后盾。否则,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1)加快资本运营的步伐,募集社会资本。募集社会资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股票上市。(2)紧紧抓住市场时机强化资本积累。总的经营方向应该是:在欠发达国家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利用其相对低成本优势向发达国家转口原料;在国内建立较高标准的制剂基地,向欠发达国家出口高附加值的制剂成品,达到资本的不断积累。(3)争取政府投资和政策性银行的扶持。5、跨国经营要规模化、现代化(1)建立高进入壁垒。要坚决制止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基础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集中资本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技术先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减少科研重复投入。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网络技术做好医药产品信息工作,避免国外已经专利公告而我国还在埋头研究的尴尬局面。(3)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强化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使企业经营者从千头万绪的具体工作中解脱出来。6、掌握跨国经营技巧----转移定价由于各国家、各地区税制不同,税率有差异,跨国公司可以选择税收优惠地区进行投资,并通过转移定价即跨国集团内部转移产品和提供劳务使用的内部价格,调整利润,增加企业积累。根据美国学者对164家美国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在内部交易中采取正常交易价格的只占35%,而采用非市场价格的内部转移定价是公司普遍运用的方法。具体而言,跨国公司采取转移定价主要有以下目的:(1)调整利润。当子公司在东道国的经营具有较高利润时,可能会遇到许多麻烦,如工会要求提高工资、东道国政府要求重新谈判等,对此,跨国公司可能利用掌握的采购权或销售权,通过转移价格降低子公司的账面利润,掩盖实际业绩,侵吞东道国的应得利益。(2)转移资金。许多国家在国内资金和外汇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大都采取一些限制资金转移的措施,特别是对外商的红利汇出、股息支付等都有较严格的规定。此时,跨国公司往往通过转移定价以高价向处于该国的子公司发运货物或提供劳务等方法,实现资金的转移。(3)合理避税。跨国公司选择地域时应考虑税收政策。跨国公司置身于多国环境,而各国和税收不同,加上许多低税或免税的“避税天堂”的存在,如巴哈马、巴林、汤加、摩纳哥等,为跨国公司提供了特别的避税环境。7、建立完善的跨国经营营销策略医药市场复杂多变,企业必须不断了解市场,开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跨国经营一般而言遵循着立足国内市场----商品出口导向----对外直接投资的步骤渐次推进,从各国跨国公司经营经验来着,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都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开拓国际市场。(1)对国际市场的开发应有所创新,对于一些营销体系不很健全的医药企业,可以通过总代理的形式,由具有完善市场信息网络的营销公司来帮助销售产品,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市场网络资源。并且在经营中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2)在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上,跨国经营企业应要求处于第一线的海外人员必须熟悉当地的文化风俗,具备海外企业工作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较强适应性、灵活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按照国际营销来组织跨经营活动,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3)在跨国经营的分销、促销手段上,应采取向当地市场靠拢的策略。我国医药产业跨国经营不应仅通过营销人员来完成,而应将其触角伸向遍及全球的普通老百姓身上,发挥每一个消费者的真正潜力,使用当地的消费者或者是在当地雇佣的员工进行本企业产品的宣传、促销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加深人们的亲切感,有利于企业产品的推销。(4)跨国公司在产品生产上应注意适应各种消费者或者是消费群体的口味。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就是这样一种营销模式。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企业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有的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但产品在海外卖不出好价钱,甚至处于被列入反倾销行列的边缘,其中最关键的还在于它们的产品本身就缺乏与当地市场、当地人的沟通。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