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c市场走势分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07 17:47:56
受世界Vc市场的影响,2001年Vc价格跌至谷底--执行价每公斤2.8美元,这样的亏损运转导致国内Vc生产企业哭声一片。尽管今年一季度Vc价格短期趋稳,但谁又能预料到世界Vc生产企业的"'巨鲸"--巴靳夫公司和罗氏制药公司此后不再兴风作浪?而且,业界有关传闻不断,这两只"巨鲸"与国内四大Vc生产企业曾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其中"巴斯夫"和东北制药总厂、罗氏制药和江苏江山制药公司的接触曾传出有可能"婚配"的消息,这为2002年的Vc行业平添了更多的压抑感和神秘色彩。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巴斯夫"、罗氏制药和中国的四大Vc生产企业(东北制药总厂、石药集团旗下的维生药业、华北制药集团旗下的维尔康药业、江苏的江山制药,年产量均在1万吨左右)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石药集团一位负责外贸出口的人士清晰地勾勒出一张"巴斯夫"、罗氏制药剑锋直指中国企业的进攻线路图:"巴斯夫"2001年成功收购了日本最大的Vc企业--武田制药(年产Vc6000吨),而此前罗氏制药已进驻上海,罗氏三维上海制药所产Vc直接由"罗氏"总部进行市场调配。因为Vc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而中国的四大Vc生产企业70%以上的产品出口这些国家和地区。因此,主要竞争在"巴斯夫"、罗氏制药和中国的Vc生产企业之间展开。在国际市场上,中国Vc价格和"巴斯夫"、罗氏制药相差1美元左右,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术、产量、规模经营上。 这位专业人士还分析到,"巴斯夫"和罗氏制药已占据Vc的高端市场一医药领域,而中国产Vc目前却被拒于高端市场门外。另外,"巴斯夫"、罗氏制药不仅仅生产Vc,还生产维生素家族的其他系列产品,国外企业完全有能力以其高端市场和维生素系列产品带来的利润,作为挑起Vc价格战的强有力后盾。最直接影响产品市场份额占有率的短兵相接--价格战,已在新世纪初正式全面打响,而为了应对价格战,中国Vc企业即使是"自点死穴"也得披挂上阵。 可以想见,在如此悲观的预测后面,是中国企业的拼死一搏。让人稍感欣慰的是,最坏的打算换来的不是最坏的结果。2001年中国Vc企业并没有全军覆没,而"巴斯夫"、罗氏制药也未能大获全胜。VC价格大战的结果,实际上是"两败俱伤"。 不过,中国的Vc生产企业也确实到该重新整合的关口。1992年和1993年间,Vc的价格是每公斤10多美元,利润空间很大,这就形成了中国企业的过度投资,全国大大小小的Vc原料药生产企业竟曾达数十家。而为了规范如此多的Vc企业的无序竞争,1995年,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组织20家主要的Vc生产、经销企业,就价格自律共同协商了一个规矩,即利用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实行限价生产。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项制度被宣布取消,2002年1月1日,Vc出口全面放开。 业内有关专家认为,今年的市场变数依然很多,盈亏、胜负都是难预料的。不过,他热切地希望中国的Vc企业能在短期内完成进军国际市场的突破,获得美国的FDA和欧洲的DMF、COS认证;同时在产品深加工上取得实效。他还寄希望于随着国内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扩大内需。 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而言,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制药业早已走上国际市场竞争的舞台。可以说,2001年中国Vc生产企业与"巴斯夫"、罗氏制药的搏杀是中国企业"与狼共舞"的绝佳标本。 据了解,国内四家Vc生产企业于2001年11月中旬紧急磋商,就价格、产量等方面达成一定共识,这也是2002年1月-3月Vc市场价格回升至每公斤3美元并趋于平稳的主要原因、但令人担忧的是:四家企业的"共识"仅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一天这个利益联盟被瓦解或自行崩裂,那么,中国Vc的前行之路将会怎样呢? 很显然,目前每公斤3美元的市场价格仅是Vc产销盈亏的一条警戒线。在近期的Vc市场,戏剧性的变化也许还将续演……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