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路怎么走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1-11 10:00:45
党的十五大以来,广东卫生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增创新优势,使广东卫生事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整体水平步入全国先进行列。改革初显成效继1998年、1999年广东省卫生事业发展实现第一步(卫生事业的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某些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二步(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后,2000年广东又顺利完成"九五"计划,全省卫生机构898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624个,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2.89万个;全省医院床位总数15.72万张,比1995年增加了1.94万张;医疗机构固定资产214.41亿元,是1995年的3倍;2000年医疗卫生人员32.71万人,全省医院门诊量38833.8万人次,住院量371.1万人次。卫生服务可得性和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大为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已由1981年的70.30岁提高到2000年的74.52岁。现在,98.5%以上的城乡居民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在半小时行程距离内就有卫生保健机构,能获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广东还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特需医疗服务。作为改革的"先头战",首先要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1999-2000年广东的医院业务总收入平均增幅只有10.4%,两年共减轻群众经济负担17.3亿元;2000年职工医疗费用与1998年相比,降幅达30.7%,每位门诊病人医药费比上年下降4.6%,其中药品费用下降10.2%。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明显下降,全省2000年的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44.2%,比1998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自我积累能力增强。全省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2000年卫生事业费用比1999年增长12.36%,达27.3亿元;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预算内基建投入增加了6成,达3.38亿元。"九五"期间,广东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总投入达42.76亿元,其中医疗单位自筹达20.69亿元,占总投入的48.39%。发展中的问题广东卫生事业投入不足,与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距不相适应;城乡之间、珠江三角洲和东西两翼以及北部山区之间卫生水平差距较大,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化、工业化、社会老龄化和流动人口增加给防病治病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防治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心理疾病、意外伤害等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职业性危害日益突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不平衡。由于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在落实政策上有较大的偏差。有的市还没有拿出区域卫生规划草案;有的市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没引起重视;有的市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开展迟缓;有的市药品招标采购不够扎实等等。个别地方贯彻落实"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有的市或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年增长幅度超过省下达的15%的控制指标,个别市甚至高达32.8%。医院的社会形象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医疗机构仍存在服务态度差的问题,对病"生、冷、硬、推";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开单提成、药品回扣、收红包等不正之风还没有得到根本遏止。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仍十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管理,脏、乱、差问题严重。多数村镇无垃圾处理、排水设施,蚊蝇滋生。今后路怎么走针对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广东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就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目前,广东省形成了一个以中山市为试点市,并逐步向全省各地市推广经验的改革格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扶持和发展资金来源多元化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研究组建医院集团,探索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进一步推进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后勤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加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指导和推进各市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实施。完善医疗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全行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新体系,让社区居民得到价格比较低廉、质量比较好的医疗服务。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清理整顿医疗市场,规范医疗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健康相关产品违法行为,重点查办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依法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进一步深入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搞活用人和分配机制。在用人制度上,要推进和扩大全员聘用制试点,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人事代理制,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身份人向岗位人的过渡。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制度。在分配制度上,要打破框框,搞出特色。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程度和承担的风险、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一并纳入分配因素来确定岗位工资,按岗定酬,拉开档次,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竞争的新型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全面铺开药品招标采购。力争全年的招标量达到医院全部用药量的50%以上。通过加强招标管理和扩大招标规模,切实降低药品零售价格,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加快卫生监督和防保体制改革。在组建完成各级卫生监督所的同时,根据卫生部提出的"中心规划、社区实施、综合防治、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组建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监测评价、卫生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指导为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各种协调和衔接工作,保证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体系同步发展和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抓好卫生行风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形象。要求医院注重医德医风建设,改进医疗作风,采取措施,坚决纠正医院给科室下达经济指标、科室收入与个人分配直接挂钩的错误做法;坚决纠正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开单(方)提成、药品回扣等不正之风;坚决纠正医疗服务中的"生、冷、硬、推"的服务态度差的行为。对收受药品回扣、暗示索要"红包"的医疗人员严肃查处。进一步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积极推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让患者充分行使知情权、选择权。创建"放心药房",让病人吃上安全有效的药品。建立正常的健康的医患关系,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形象。总而言之,要通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