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一年医药业的境况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7-29 22:59:15
中国加入WTO已经满一周年,很多情况和我们原来预计的一样。 曾经有人觉得中国加入WTO后,民族制药工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实际情况是,这一年外资在制药企业的投资增加不大。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从80年代开始,以90年代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基建投资,以后的增加幅度不会很大。新产品方面由于60%的药品在2000-2005年中专利到期,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并不如人们想象的容易,几乎所有的制药跨国企业都面临同样的课题。所以,海外新产品在中国上市的步伐不会很快。而生产非专利名药物的国内企业却利用这个时机,进行资产重组,结构调整,产品的市场化运作。企业的效益在提高,人员的素质也在改变。一些原来在外企工作多年的骨干开始加入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甚至国有企业,使这些企业从实际上,而不是从理论上学习西方先进的运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由于资金的充裕,这些企业很容易从 海外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行GMP的管理。一些新的投资项目已经在规划和进行中。国家药监局学习国际的经验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也有利于和国际的接轨。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结果。外资投资的趋缓,与中国药品市场的总量有关。笔者没有经过调查,但可以想象,由于中国药品市场总量的限制,而市场分析人员对中国市场过于乐观,设备的利用率可能会出现相当的富裕。最近上海的国际会议上,中国很想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中国的制药企业是否可能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我们的努力,但外企由于其有利条件,比较容易使其在中国的企业成为全球的供应商。 中国加入WTO后,虽然关税下调了,2002年关税可能下降400亿元,但进口药品的总量仍然徘徊在24%左右。进口药品不存在对医药市场的冲击,合资企业的药品销售也没有对国有企业造成影响。实际上,影响比较大的是政府政策的影响,如药价下调,招标采购,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保险等。2002年老百姓在医疗健康上的支出大幅度提高,关键是很多城市医疗保险封项,自费部分大幅度增加。这种做法促使OTC药品销售的增长比较快。生产OTC产品为主的西安杨森公司2002年销售可能达30亿元。合资企业在中国药品市场占的份额可能仍然在33-35%,与未加入WTO之前比,可能只相差2-3%。 由于中国政府的政策影响和中国作为不成熟市场的不规范等因素,估计有的产品会退出中国的药品市场。 原来认为对中国冲击最大的药品分销业,这一年中也未见大的波动。中国人自己的积极性远远超过外国人,如媒体报道:用国债建立医药物流中心,与海外药品连锁业合作等。但GSP的推行是一件很在意义的事情。和一些商业单位的接触,发现其重视程度远不是几年前可以比的,这是十分可喜的。实际上,海外企业对加入中国的药品物流业仍然抱观望态度。瓶颈是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网强,只有解决了这些瓶颈问题外资才能进入。第一步,外资应该在沿海地区首先进入,然后再作区域性发展,不然很容易进退两难,这方面已经有外资物流企业的先例和教训。 由于洋中药的进入,舆论又开始热衷于现代化。而现阶段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及中药现代化由于没有把科学性和商业性分别理解,没有认真分析天然药物的发展过程及海外替代疗法的发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盲目投资已经得到了教训。但投资的盲目性是我们应该避免的,因为在科研投入上,我们还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WTO的影响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只要定位正确,按正确的目标行动,一定会有我们的市场,不但在国内,还可能在国外。医药行业在海外投资,现在可能正是时机,但要研究投资方式和运作模式,这很重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