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泛酸钙 生产原料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28 20:35:14
>>>>>>>>提问生产原料的成分是什么?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在生产中需要注意什么?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D-泛酸钙
英文名:D-Calcium Pantothenate
俗名:右旋泛酸钙
分子式:C18H32CaN2O10
分子量:476.53(按1995年国际原子量)
商品名:右旋泛酸钙,d-泛酸钙,维生素b5
化学名:(r)-n-(3,3—二甲基—2,4—二羟基—1—氧代丁基)—3—丙氨酸钙盐
外观和性状:d—泛酸钙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水溶液显中性或弱碱性,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作用:维生素b类药物,是辅酶a的组成部分;主要参与蛋白质、脂肪、糖等在机体内的新陈代谢,用以治疗vb缺乏症,周围神经炎以及术后的肠绞痛,保护皮肤表面的粘膜和色泽的光亮。
◆ 产品优点
D-泛酸钙在饲料工业中作为维生素类药物,是辅酶A的组成部分,能调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代谢,保持皮肤和粘膜,改善毛发(或羽毛)色泽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对家禽家畜及鱼科类动物的生长发育、脂肪的合成和分解,对泛酸钙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项目与指标:
项目 指标
鉴别 呈正反应
钙含量,(Ca) %(以干品计) 8.2-8.6
氮含量,(N)%(以干品计) 5.7-6.0
比旋度,([a]20D)%(以干品计) +24°- +28.5°
重金属(以Pb计),% ≤0.002
干燥失重,% ≤3.0
回答者:gzk1329 - 魔法学徒 一级 2-3 16:57
D-泛酸钙合成技术及其进展
泛酸(pantothenic
acid)又名本多生酸,为B族维生素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组织中,与氨基乙醇和腺苷二磷酸构成人和动物体内酰基转移酶类的辅酶A,参与蛋白质、脂肪、糖的代谢,在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早期应用的饲料添加剂是混旋DL—泛酸钙,目前已逐步由D—泛酸钙所代替。世界上泛酸钙的生产能力为6
000~7
000t/a左右,日本和美国为最大生产国,其中70%~80%用作饲料添加剂。目前,国内D—泛酸钙需求量为500t/a以上,仅有少数厂家生产,生产规模较小,总生产能力不足150t/a,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成本较高,且产品主要供医药用,而作为饲料用D—泛酸钙国内缺口较大,主要依赖于进口。
泛酸钙的合成是用泛解酸内酯(pantolactone,Ⅱ)与β—氨基丙酸钙缩合而制得,其合成路线如下:
泛解酸内酯有两种光学异构体,即D-泛解酸内酯与L-泛解酸内酯,国内生产方法是采用混旋DL-泛解酸内酯与β-氨基丙酸钙缩合制得混旋DL-泛酸钙,然后再拆分得D-泛酸钙。而国外大多采用D-泛解酸内酯与β-氨基丙酸钙缩合直接制得D-泛酸钙的方法,因此生产成本较低。其工艺过程如下:
1 泛解酸内酯(Ⅱ)的合成
1.1 DL-泛解酸内酯(DL—Ⅱ)的合成
泛解酸内酯化学名为α-羟基-β,β-二甲基—7—丁内酯,其在60~70年代国外已形成规模化生
产,主要采用的合成方法有2种。
1.1.1 缩合、氰醇化法[l,2]
以异丁醛和甲醛为原料,经羟醛缩合、氰氢酸氰醇化、水解和内酯化制得DL—泛解酸内酯,其合成路线如下:
先将30%甲醛水溶液、异丁醛的甲醇溶液和碱催化剂(如三乙胺、氢氧化钠等)加到反应器中加热进行缩合;再加入氢氰酸或氰化钠水溶液进行氰醇化;然后加入盐酸进行水解;最后经酸催化内酯化。反应完毕,分离纯化得DL—泛解酸内酯,以异丁醛计收率为90%左右。该法生产工艺成熟,原料便宜,合成成本较低,但氢氰酸和氰化钠剧毒,安全及三废处理要
求较高。
1.1.2缩合、歧化法
以异丁醛和乙醛酸为原料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再用甲醛歧化,然后内酯化制得DL—泛解酸内酯,其合成路线如下:
先将40%乙醛酸水溶液加入反应器中,在室温以下滴加异丁醛,碱催化下进行羟醛缩合反应;然后加入30%甲醛水溶液和氢氧化钠加热进行歧化反应;经酸催化内酯化后分离、纯化得DL—泛解酸内酯,以异丁醛计收率为95%左右。由于乙醛酸原料较贵,因而该法的合成成本较高,但不使用剧毒氰化物,操作安全是其优点。
l,2 D—泛解酸内酯(D—Ⅱ)的制备。
l.2.1 化学法
目前主要是采用对DL—泛解酸内酯进行化学拆分的方法制备D—泛解酸内酯。先将DL—泛解酸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酸化得DL—α,γ—二羟基—β,β—二甲基丁酸(Ⅲ),再用具有光学活性的氨基物为拆分剂进行拆分、分离得D—Ⅲ·拆分剂复盐,然后中和回收拆分剂、分离得D—Ⅲ,最后将其内酯化得D—泛解酸内酯。将拆分得到的L—Ⅲ经内酯化得
L—泛解酸内酯,再进行消旋化得DL—泛解酸内酯,再重复用于循环拆分。其过程如下:
DL—泛解酸内酯常用拆分剂有:d—N—苄基苯丙醇胺[3]、R—扁桃酸乙酯、麻黄碱等,单程拆分收率可达80%左右(按D—泛解酸计算)。但这些手性拆分剂价格昂贵,拆分成本高,难于推广应用。国内有人对拆分剂进行研究[4],制备了价格相对低的有机碱类拆分剂L—DMPA,用于DL—泛解酸内酯的拆分,单程拆分收率为79.7%,循环拆分收率为90%(按D—泛解酸计算),拆分剂L-DMPA的回收率在90%以上。
1.2.2 生物酶法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多见有用微生物发酵产生酶法制备D—泛解酸内酯的报道[5,6],该法具有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的优点。采用高选择性的氧化酶(由Nocardia
asteroidesAKU
2103微生物产生)与DL-泛解酸内酯反应,选择性地将其中L—泛解酸内酯氧化为酮基泛解酸内酯,再用还原酶(由Candida
parapsilosis
IF00784微生物产生)将L—酮基泛解酸内酯不对称还原为D—泛解酸内酯,可将80g/1的DL-泛解酸内酯反应液转换为72g/1的D—泛解酸内酯溶液,经分离、纯化后得高光学纯度的D—泛解酸内酯,该反应可在同—生物反应器中完成[7,8]。
国内有研究报道[9],用串珠镰孢霉菌(Fusarium moniliform
SW-902)在pH8.0,于25~℃发酵3d产生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可将其游离酶或其固定化细胞用于DL-泛解酸内酯水解,于pH7~7.5,55℃选择性催化水解5-6h,将D—泛解酸内酯水解为D—泛酸,经分离、内酯化后得D—泛解酸内酯。酶一次转化率25%-45%;对底物总转化率70%-90%;酶转
化液中的D—泛解酸内酯化后得到的纯品D—泛解酸内酯对消耗DL-泛解酸内酯底物的得率为86.07%o该法已在浙江鑫富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实施。
国外文献报道[10,11],在合成泛解酸的氰醇化一步中,α,α-甲基—p—羟基丙醛与氢氰酸在R—醇腈酶(R-oxynitrilase)的催化下,不对称催化合成得D-α,γ-二羟基—β,β—二甲基丁腈,再经水解、内酯化制得D—泛解酸内酯,光学纯度达98%以上。
2 D—泛酸钙(D-1)的合成
2.1 化学合成法
用泛解酸内酯与β—氨基丙酸钙反应可制得泛酸钙。D—泛酸钙的合成可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用D—泛解酸内酯与β—氨基丙酸钙反应得D—泛酸钙(前拆分法);二是用DL-泛解酸内酯与β—氨基丙酸钙反应得DL-泛酸钙,再诱导拆分得D—泛酸钙
(后拆分法)。前拆分法成本较后拆分法低,目前国内大都采用第二法合成D—泛酸钙。
DL-泛酸钙的拆分可以采用化学拆分法、诱导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使用手性拆分剂成本较高,以诱导拆分法成本较低。利用消旋DL-泛酸钙在甲醇溶剂中的溶解度比D或L泛酸钙大的特点,将DL-泛酸钙于甲醇中,加入少量D—泛酸钙晶种诱导析晶,经分离后拆分得D—泛酸钙。母液中L—泛酸钙过量,再加入DL-泛酸钙和少量L—泛酸钙晶种经同样操作可拆分得L—泛酸钙,其经消旋化后重复用于拆分。如此循环操作可将DL-泛酸钙完全拆开。由于拆分中不用加任何拆分剂,故拆分成本低,但由于反复拆分次数多,操作较繁,需要设备台套数较多是其缺点。
2.2 微生物法
国外对微生物方法制备D—泛酸钙研究较多,近年来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含有糖类、碳源、B—丙氨酸等的培养物中,用微生物发酵可产生大量的D—泛酸。如由埃希氏菌属微生物(Escherichia
coli IFO3547)经重组获得的突变菌株(Escherichia coli srtin FV
5069,Escherichia coli srtinFV 5069/pFV
202),含有泛酸生物合成基因和氨基酸生物合成基因,于30-44℃发酵产生37~66g/l的D—泛酸液,然后再制成D—泛酸钙[12,13]。
采用微生物直接与β—丙氨酸作用,可大量产生
D—泛酸,是制备D—泛酸的经济、有效的方法。但反应液体积大,成分复杂,在提取、分离上较困难,且在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技术上有难度,故限制其推广应用。
3 结论
3.1
我国饲料级D—泛酸钙的供需缺口较大,国内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需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和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与国外同类产品抗衡。
3.2
D—泛酸钙的合成从成本、原料来源及技术成熟等情况来考虑,目前仍以采用缩合、氰醇化法制备DL—泛解酸内酯,拆分后再与β—丙氨酸钙反应合成得D—泛酸钙的方法为好。此法合成技术成熟,工艺简单,原料易得,但要进一步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最关键的是要选择便宜、有效的拆分剂。
3.3微生物及酶法虽然科技含量高,经济、高效、环境污染小。但投人大,其中有些方法在技术上还不很成熟,能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较少。该技术有待进—步研究完善,特别是在发酵液的后处理上,如提取、分离操作工艺,要解决溶剂消耗大,提取率低等问题。微生物及酶技术是最具有开发前景的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生产D—泛酸钙的生产技术。
≡ 查看、发表评论 ≡